今秋小学初中新生改用统编语文教材
2017-07-24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讯(记者谯玲玲 刘嘉 通讯员梁炜)今年秋季开学,湖北省义务教育段新生将改用教育部组织新编的语文教材(简称统编语文教材),不再使用鄂教版。这次更换教材为全国统一,意味着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将逐步被停用。

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有十多个版本,比如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等。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省使用的是鄂教版。本世纪初,教育部推行新课程改革,把教材的选用权下放到地方,于是出现“一纲多本”。

除了语文,此次统一更换的教材还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省教育厅发通知称,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义务教育段一年级、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今年秋季开学起,我省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下)(法治教育专册)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其他年级册次继续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同时,今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现行小学科学教材进行了修订,并增编一年级、二年级教材。今年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增编教材,三年级至六年级使用现行教材。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义务教育学校相应年级必须使用教育部公布的教材。所有教材一律不得出现提供额外教学辅助资料的各类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专家解读>>>

“国家对教材工作的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马敏7月20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未来将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本月初成立的国家教材委员会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各领域资深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首届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中有13位来自高校,其中马敏是湖北省唯一入选者。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马敏表示,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记者刘嘉)

培养学生国家主权意识

翻看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江汉区航空路小学语文教师罗薇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拼音学习之前,先学习“天”“地”“人”等简单的汉字。这些汉字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大部分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对它们就比较熟悉了。这样会让孩子们对语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他们更容易爱上中国文字。从简单的汉字过渡到拼音学习,孩子们容易有成就感,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学习。“对于没上过幼小衔接班的‘零基础’孩子来说,先认字再学拼音,在接受方面也不会有影响”。

统编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生字的田字格上会列出该字的笔顺。罗薇认为,对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学写字就应该按正确的笔顺来写。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教他们懂规矩。有些孩子刚学写字时“发倒笔”,到了小学高年级会有很多坏习惯,不论是写字还是学习,都草草应付。

此外,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诗歌、故事。罗薇说,“亲子阅读”好处很多,这一要求也是首次出现在课本中。

“中国风”更浓厚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第一课《天地人》配的是一幅水墨画。第三课学习的是生字“口”“耳”“目”,配的是京剧人物的卡通形象……像这样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元素在教材中很常见。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里有《姓氏歌》《人之初》等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课文,还有《小兔子乖乖》等中国孩子熟悉的童谣。统编教材中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了符合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罗薇说,在学认字、学拼音的时候,孩子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感知其独特魅力。(记者刘嘉)

武汉市洪山中学七年级学生去年已使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替代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段的课程名称中。这本教材今年秋季开学将在全市使用。

洪山中学教师程继红介绍,该校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年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法治”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记得上学期末给学生们讲解《生活需要法律》一课之前,有一名学生说不想听——“我又不会去犯法,不需要懂法律”。程继红把课文中和自己搜集到的案例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一节课后,这名学生明白过来,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情感来协调,也需要法律来解决。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程继红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之间的界限很模糊。学法能让他们明白这个边界,也能让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政治教研员范莉也表示,统编教材中,法律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初中生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培育法治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引导学生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统编教材中,每一课都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课文正文、“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板块。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程继红多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板块去表演、讨论。“这些板块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好接受,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过去更加活跃”。(记者刘嘉)

用统编教材上完七年级历史课,武汉市洪山中学历史教师杨蔚明感觉,初中课本的难度有所降低,删减了一些历史知识。“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就从初中课本中删除了,但在高中课本中会出现”。杨蔚明认为,这样一来,历史脉络更明细,学生容易形成时空概念,能将更多零碎的历史串起来。

七年级历史统编教材上册中,第十四课叫《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些内容,在以往的课本中并没有形成单独一课。“古时的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这一课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疆的历史”。七年级历史统编教材下册第十八课中,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有一整页介绍,以往的课本中这部分内容只有一段。此外,统编教材中会画出每个朝代的疆域图,图中内容比以往更精细。杨蔚明曾要求学生们记背清朝疆域图上的西北角、东北角等8个“角”。“我认为,统编教材的这些变化能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国家主权意识,明白哪些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杨蔚明说。

杨蔚明还发现,统编教材减少了对秦桧、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描述。“这体现了多民族大国家的观念,体现了各民族的平等”。(记者刘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