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文斌 记者喻敏)记者昨日获悉,武汉目前拥有共享单车几十万辆,公共自行车“车小蓝”达6万多辆,两者各有所长,但能否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公共自行车采取有桩租还,共享单车推行无桩停放,到底谁优谁劣?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记者在汉口解放公园路看到,在这条长约2公里的道路上,总共设有9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路上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居多。记者采访了一位正在还车的市民, 他说:“这一带机关、部队、学校较多,门前不允许停放车辆,所以很多人选择使用固定站点上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与其相邻的澳门路则大相径庭,这一带的商店和行人较多,使用共享单车的市民偏多,而骑公共自行车的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记者随机采访了路旁一位年轻人,他说:“共享单车不受站点限制,使用起来很方便,特别受年轻人欢迎。”记者又采访了一位老年人,他说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或支付宝,还是习惯使用公交卡或租车卡。
“短程出行是刚需中的刚需,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缺一不可。”华中科大社会学教授雷洪对记者说,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决定它有存在的必要,共享单车同样方便了市民,两者应当优势互补、相辅相成。雷洪建议,为了改善共享单车过于集中在闹市的现状,应在繁华路段多设公共自行车站点,这样既方便了市民,又减轻了城市管理的压力,同时可使共享单车尽量分布均匀一些。
雷洪认为,武汉可以多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如北京市政府提出,共享单车应和公共自行车协同发展。上海市的共享单车位居全国之首,但当地政府仍在近期投放了一批公共自行车,以满足部分中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