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仔细端详青铜器。记者肖僖 摄
(记者鲁艳红 通讯员祝晨)“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昨日在武汉博物馆开幕。展出该馆修复的近200件青铜器,分为“病害·医方”、“如琢·如磨”、“古法·今术”、“人生·追求”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常见青铜器病害及修复原则方法、青铜器的典型修复案例,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工艺和技法以及修复人员的工匠情怀。
自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起,武汉地区便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原武汉市文物商店移交传世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其中相当一部分损毁情况极为严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已无法体现。武汉博物馆对300余件(套)亟待保护修复的馆藏青铜器开展了保护性修复工作。
看过展览,记者不禁想起此前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此次武汉博物馆修复的青铜器堪比故宫修复文物的精彩历程。
据悉,青铜器的修复不仅需要“手艺”,也需要对古代的文化礼制、各类青铜器的形貌特点了然于心。本次保护修复成果展中有两件铜盏,器形、大小、纹饰等一模一样,这两件铜盏保护修复前均缺器盖,此外器身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修复人员经过查阅资料和细致比对,发现随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盏几乎一样的青铜盏,故同对方商借,以随州铜盏的器盖为模,用铜铸造出了补配器盖,完成了这两件铜盏的保护修复。
同样,在修复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件青铜敦(duì),该青铜敦保护修复前仅存残片5块,且残片变形,经过拼对,发现这5块残片仅能拼出器盖的一部分,于是修复人员将残片逐一矫形,焊接成为一整块,再利用器盖的对称性翻模补全残缺部分。
武汉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通常敦这类器物都是上下一致,打开来可作为两件一样的盛食器使用,但这件敦形制稍有不同,它的下半部分是下承三兽蹄形足,而非器盖部分的三环耳。为了补配足,修复人员特意借来麻城市博物馆的一件器形一样但尺寸稍小的敦,以其足为模,通过泥塑、翻模、浇铸,制作出了补配足,并将器物完整器形补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市民可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