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者结下“微信情缘” 5000条聊天记录见证朋友圈好医生
2017-07-10 10:52:00 来源: 长江网-武汉晚报

曾医生(右)正在问诊

曾医生和刘阿姨微信聊天截屏

(文/图记者刘璇通讯员谢沛霖严睿喻锎)刘阿姨曾是一名“干燥综合征”患者,该病除口、眼干燥表现外,患者还会全身乏力、低热等,这些陆续出现的症状都让刘阿姨痛苦不堪。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生命守护者——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宪玉。曾医生和她互加微信,据粗略估算,650天的时间里,两人5000多条微信互动,有问诊、有关心、有指导、有聊天。如今,刘阿姨的病已经痊愈,她早已把曾医生当做朋友和家人,她红着眼睛告诉记者:“这两年,得亏了曾医生。”

患者向记者点赞朋友圈好医生

上周,记者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采访之际,偶遇刘阿姨,她讲述了自己与主任医师曾宪玉的微信故事:

“自从与曾医生成为微信好友,我就把我的症状和治疗上的点滴感受,写成文字第一时间发微信告诉她,不论什么时候,曾医生都会抽空及时回答。”

“曾医生记得我的复诊时间,每次都会提前两三天发来微信提醒;如果出差停诊,她也会发微信提前告知我”。

“有一天深夜11点,突然一阵剧痛从前胸游走向后背,人像被冻住一样,我无助又害怕,试着给曾医生发去微信,她立即回复过来,指导我自救,让我很快平复……”

市一医院皮肤科的专家该有多忙,还能抽出时间与病人微信聊天指导?这样的医生真是少见。

7月7日,记者来到汉阳区大桥局附近刘阿姨家中,听她讲述与曾宪玉医生650天的“微信情缘”。

2015年9月,61岁的刘阿姨出现严重的口干眼干,胸闷乏力,被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不想用激素和免疫制剂治疗,得知这个病也归皮肤科“管”,刘阿姨找到了一直给自己治皮肤病的曾宪玉,希望用中药治疗。

“我会尽全力给您治,我们一起努力。”尽管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并无现成经验可循,曾宪玉还是一口应承了下来。那时曾宪玉刚刚学会使用微信,她主动加了刘阿姨为好友。

每次换新药方了,曾医生都会主动在微信上问“感觉怎么样”;出现新状况,刘阿姨随时在微信上说给她听。微信中,刘阿姨尊称曾医生为“您”,曾宪玉则亲切地管她叫“刘大姐”。

深夜发病幸有医生微信指导

令刘阿姨念念不忘的那个深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忆起去年2月的那天,刘阿姨至今仍心有余悸:深夜11点,正在书桌前看书的她突发胸痛,疼痛就像一条冰冷的蛇从左前胸窜到后背,然后在身上来回游走,人像被点了穴一样无法动弹,“那一刻,我害怕极了。”疼痛劲刚一过,她抓起手机,把自己的症状和感受在微信上细细描述给曾宪玉听。

回看手机截屏,我们在2016年2月26日这一天找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曾医生,您好!刚才突然胸痛得厉害,疼痛从前胸一直游走到了后背,人像被冰冻了一样。大概30秒钟的样子,现在已经缓解了。”

“我知道了,您别慌,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

“不会是心脏病吧?”

“引起胸痛最常见的心绞痛或是心梗不会在短短30秒的时间内就缓解,疼痛时不会出现冰冻感,更不会在全身游走,况且前不久拿脉和检查都已经排除了心脏病史。我认为干燥综合征影响体内激素引起的一过性反应的可能性更大。你再观察一下,如果继续出现疼痛,马上去就近的医院;如果没有,你明天来医院,我给你调调药。”

放下手机,早已过了零点。曾宪玉医生一席话就像一颗定心丸,刘阿姨不怕了。

其实,之所以选择信任曾医生,并非没有缘由。2013年,刘阿姨因脸部发红、干燥、脱屑久治不愈经人介绍找到了曾宪玉。一次搭脉看诊时,曾医生告诉她有严重心悸,需要用药调理。之前刘阿姨从没有告诉过曾医生她有心悸。一个皮肤科的医生还能看心脏病?她将信将疑吃了一个月的中药,没想到困扰她好几年的心悸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这个医生不简单!”刘阿姨从此对她产生了信任。

650天微信情缘往来对话数千条

开始每天二三十条微信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病情缓解后,一两个星期两三条微信持续了1年多,没有人刻意去统计,但刘阿姨粗略回忆650多天以来,两人的微信往来内容约有5000条之多,详细记录着曾医生和刘阿姨携手战胜疾病的点滴经过。

自从与曾医生成为微信好友,刘阿姨记不清深夜里微信“骚扰”过曾医生多少次,她只知道,不管多晚曾医生每次都是有问必有答。最让刘阿姨感动的是,曾医生清楚地记着她的复诊时间,每次都会提前两三天发个微信提醒;自己有事不能坐诊,也会发个微信告知;每一次的化验指标,曾医生记的比自己这个当事人还清楚;只要说出哪里不舒服,下次看诊时曾医生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作为病人,我尊重曾医生的每一个建议。”刘阿姨向记者透露,刚确诊干燥综合征时,自己每天都被焦虑、害怕、绝望的情绪充斥着。在刘阿姨看来,医生在为你的病千方百计想办法,做病人的没有理由不好好配合。

“为了给我治病,曾医生还联系了她在北京的导师冯世纶教授,亲自给我看诊。看了曾医生开的药方后,冯老让我回来安心地找曾医生治疗。”刘阿姨说,能得到冯老的认可,曾医生不简单。这件事也坚定了她跟着曾宪玉看病的决心。

去年年底,治疗进入瓶颈期,口干始终无法缓解。曾医生四处查资料、问老师,最后让刘阿姨用铁皮石斛泡水喝。“曾医生,您建议的吃石斛效果很好,现在口干没有那么厉害了。”半个月后,刘阿姨就迫不及待的在微信上向曾宪玉报喜。

医患携手战胜疾病

随着微信情缘渐渐加深,刘阿姨早已把曾宪玉医生当成了好朋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2016年3月24日,刘阿姨发去微信:“曾医生,您好!今天我在菜市场说了5句话。”

2017年2月5日,刘阿姨在微信中说:“曾医生,这是我刚刚插好的花,发几张图片您看看。”

刘阿姨告诉记者,患上干燥综合征后,说不了一会儿话,声带又涩又干,沙哑难听还扯着生痛。打那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和人说话。

去年3月24日,刘阿姨买菜时发现农村散养的土鸡。之前,曾医生曾多次交待让她买些土鸡补养身体。刘阿姨高兴坏了,拉着农户就聊了起来。已经有半年左右没主动跟人说过话了,回家后,立即发微信告诉曾宪玉,“今天我说了5句话。”

“曾医生在微信上鼓励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定能治好,我们一起努力’。”医生很少会向病人承诺,况且是像她这样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她能这么说,一定是胸有成竹的。“我信她!”

刘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口干眼干全都好了,身上不疼了,睡眠也好了很多。“这两年,得亏了曾医生。”

聊天截屏记录暖心的点点滴滴

记者打开刘阿姨的手机微信记录发现,她与曾宪玉医生的聊天内容简洁而明晰,短小却不失温暖。

2017年4月9日——

“曾医生,您好!这个星期我喝了药感觉很好,老师来武汉了,陪他也不觉得累。”

“我想暑期到山东去参加一个插花高级研修班,我现在这种情况能去吗?”

“刘大姐,我建议您最好别去。”

“好吧,我听您的。”

2017年5月29日——

“曾医生,您好!关节肿胀已经好转了四五成,人还是懒懒的,但比用药前略有好转。眼睛还要用药一个月,6月18日我要到上海复诊,这次很可能要做个泪道手术……”

“好的。”

2017年7月3日——

“刘大姐,最近感觉怎么样?”

”曾医生:您好!得知您已经回来了,我昨晚刚从上海回来,累得方才醒来。今天不能到您哪里去了,休息两天,周三上午一定到。不好意思,失礼了。”

“没关系!刘大姐,您注意身体,先好好休息。”

近两年来,刘阿姨不管去哪里,临行前和回来后都会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告诉曾宪玉。“每次曾医生出去学习开会要停诊,也会提前在微信上告知我。”刘阿姨说,这已经成了两个人的习惯。

前段时间去看诊,刘阿姨无意中看到曾医生用手捶胸口,“我的心里难受死了。”她红着眼说,每次看到她疲惫的样子都很心疼。曾医生总是在帮病人解决问题,她不舒服和累了的时候谁来帮帮她?

“其实,曾医生的患者朋友圈里最多时有300多人呢,我只是这个病友圈中的其中一个。很多病人和我一样,在曾医生建立的病友微信群中得到了指导帮助,感受到了曾医生的医者仁心。”刘阿姨由衷称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