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罗剑锋 刘露)吸血蜱虫又到活跃期。5日获悉,市金银潭医院(原市医疗救治中心)一周内接诊7例被蜱虫“偷袭 ”的患者,发病多与户外活动及接触宠物有关。医生将取出的蜱虫制成了标本。
记者看到,装在试管瓶内的蜱虫共有5只,最大的有无名指指甲壳大,圆滚滚的,显得很肥,最小的还没有芝麻粒大。据悉,患者中招各不相同。
医生取出的蜱虫。刘露 摄
62岁的宋先生是名钓鱼爱好者,他的防护意识很强,钓鱼时还穿着长袖长裤,但还是被两只蜱虫叮咬。宋先生发现后,自己拔掉了蜱虫。他了解一些蜱虫的知识,知道如果蜱虫去除不干净,留在身体里,日后还可能发病。
于是被咬三天后,宋先生不放心,到该院感染科检查,所幸相关检查都是正常的,医生叮嘱他还要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发烧就赶紧到医院来。
3岁的女宝宝玲玲被家人带到横店摘莲蓬,回家后晚上洗澡,妈妈发现她胳膊上有个绿豆大的黑东西,第一反应就是蜱虫。家人立即带玲玲去了医院,医生用酒精涂擦后,用镊子拔出还活着的蜱虫。
35岁的周女士被蜱虫叮咬后到该院取出了蜱虫。她很是不解,自己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到野外活动。医生问她有没有接触过长毛宠物,周女士这才想起家里养了一只牧羊犬,她时常傍晚时带狗到小区活动,很可能蜱虫通过狗传播到她身上。
据了解,蜱虫活跃期在4—10月,由于夏季着装少,肢体暴露在外,更容易成为蜱虫袭击目标。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报道的蜱虫多发期往往在七八月。
市金银潭医院感染科主任文丹宁解释,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人体,会将病毒传入人体致病,严重的会使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好在携带毒素的蜱虫不到10%。因此被蜱虫叮咬后半月内未出现任何不适,如发烧、出疹等,市民可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