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不文明停车的中国自驾客(网络图片)
自驾途中道路上的垃圾(网络图片)
读者来信
武汉晚报编辑部老师:
你们好!我叫陈丹,家住汉阳王家湾。我平时爱好旅游,尤其喜欢自驾游。暑假快到了,朋友们都想自驾去西藏看看。可一想到这事,我心里就有点“悬”。这都是因为今年“五一”一次不愉快的自驾经历。
“五一”前朋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自驾俱乐部的QQ群。加入群之后,看到群里发布神农架4日游的消息,团费是980元,我觉得这个价格不错,就在网上缴费报名。网上转账之后对方没有开发票,也没有签署旅游合同。我当时图方便,想着是朋友介绍的,也没有索取。不料就是因为这样才留下了后面的麻烦。
出发前2天,对方通知我集合时间和地点。集合之后,领队给我们7台车的司机发了手台,简单介绍了一下路线就出发了。不料车队离开武汉就状况不断。在高速上领航车只顾自己开,却没有发现尾车已经被甩不见了!结果导致尾车的车友下错匝道。途中这些小波折不断就算了,最让我们无语的是一次事故和后续的奇葩处理。
我们在上神农顶盘山公路时,领队一个人边开车边播报路况和对向车况信息,但车仍然开得很快,当遇到一个急弯时,对向突然冲来一辆越野车,领队猛地刹车闪避,顾不上用手台提醒后车。结果后面的车慌慌张张刹车打盘,造成3辆车连环追尾。报警后因为是跟队自驾,交通事故定责产生纠纷,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有的团友觉得浪费时间,就地散团回家。有的团友要求退还未产生费用,但组织方不退。回来之后还有的团友想投诉,但因为没有签订旅游合同,最后也不了了之。本来好好的一个小长假,被一次糟糕的自驾游给毁了。
这次“劣质”自驾游之后,我觉得有必要狠补一堂“自驾课”。起码以后可以分辨组织质量高不高,可以在安全、服务等方面更有保障。但在网上查找好久、并咨询很多朋友后,我发现大多数自驾组织都没有权威部门核发的领队资质,或自驾经营资质或等级评定。后来得知,自驾游虽然有初步标准和规范,却缺乏落实,譬如:自驾保险、安全检查、急救设施、领队资质等,都不知找谁核查。这样一个缺乏监督的自驾市场,消费者的权益怎么得到充分保障?作为一个自驾爱好者,此次特地来信,希望引起更多关注,让自驾游早日迎来更加规范的管理和服务。
陈丹
2017年6月11日
记者调查
暑假出游高峰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封读者来信却为火爆的自驾游市场“揭短”。当一个什么资质都没有的领队为你带团、一个没做过旅游的团队为你承诺保障,这样的自驾之旅是否让你后怕?武汉晚报记者从这封来信着手,进行了深入调查。
自驾产品说不清领队“资质”
自驾游近年来红极一时,陈女士反映的问题究竟存在吗?
目前自驾参团的旅游企业,主要在网上招揽顾客。记者近日浏览多家主流自驾收客网站。在驴妈妈网站上可以看到,标价2880元/人的呼伦贝尔落地自驾游,产品名录上标明“专业领队”,却点击不开,不知道领队到底“专业”到何等程度。在途牛旅游网上,标价13800元的西藏自驾18日游,只提到途中会提供“优秀领队”,连通后勤保障、急救配备等服务细节都没有标明。在飞猪旅行上,川藏自驾产品的介绍中,也只是提及“领队无法提供一对一服务”。
记者接着联络了几家本地自驾游俱乐部,也没有获知关于自驾游组团、领队资质的更多信息。
自驾行业“门槛”不知谁把关
为何自驾游市场提到“资质”问题就成了笔“糊涂账”?湖北易旅行国际旅行社自驾项目主管、具有10年赴西藏自驾经验的领队王健介绍,国家旅游局虽然针对自驾游出台了相关标准,但缺少落实。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自觉、自发状态。以自驾车队核心“门槛”的领队资质为例,起码应具有3年以上带队经验、以及对排除车障、无线电等具有一定知识,最好拥有导游证、红十字会培训并认可的救护证。但到底有多少领队达到这一标准、不达标者怎么办?没人过问。
目前一些不具备接团条件的旅行社收到赴藏自驾游客后,会到成都转包给一家当地俱乐部。当地俱乐部如果人手紧张,就会寻找“三无领队”来带团。这样的领队除了对道路比较熟悉外,一无从业资质、二无从业经验、三无从属旅行社。但就是这样也敢上路带团。因为缺乏经验,这些领队在途中不仅在衔接游客食宿等方面力不从心,还容易导致事故。
“去年就有这样的‘三无’领队,带团时居然一人同时身兼司机、领航员等角色。因为在险段急弯遇到对向会车,领队急忙避让,却顾不上用手台提醒后面的队友,结果造成后续车辆出现事故。而这样的事故发生后,因为领队是‘临时工’,后续维权也成了难题。”王健介绍。
“‘三无领队’背后最可怕的还是‘三不组团者’。”业内人士介绍,很多不具备组团资质者,看到自驾游火爆也纷纷跟风。结果很多游客上当,就参加了这样“不规范组团培训、不负责出游质量、不保障游客权益”的自驾团。这样的自驾游团队,跟游客不签订正式的旅游合同,在出游过程中也没有正规的培训和提醒,如果出现问题则全部推到游客身上,导致事后维权难。
“跨界”的自驾游不知归谁管
湖北省旅游协会自驾游和房车露营分会副会长张为民介绍,目前我省拥有旅行社及相关业务运营资质的自驾游俱乐部300多家,一年累计发送自驾游客500万人次左右。其中六成以上在省内游玩,三至四成选择国内外的中远途线路。按照省内线路人均300元、中远途人均1000元至1200元的消费均价计算,湖北的经营性自驾游市场起码也有3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走上成熟还任重道远,管理权属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张为民介绍,自驾游虽然现在国家和地方旅游部门都陆续出台一些自驾游管理标准,但自驾游不仅涉及旅游,还有牵扯到交通管理、工商、税务、体育、文化等多部门。很多社会组织“钻空子”,进一步挤压了正规企业的成长空间。这些组织借助户外俱乐部、越野俱乐部、摄影组织等方式规避旅游部门管理,自行招揽客人组织变相自驾活动。而这种不法组织的自驾团队,因为接待经验缺乏,也最容易出现事故。由于涉及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复杂问题,这种不法组织难于进行统一监管。
相关部门应打破行业界限
“目前我们和各地市州都在努力,尽可能将一些借户外项目做噱头、实际组织自驾的的团体纳入监管体系,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湖北省旅游质监所负责人说。据其介绍,湖北省旅游部门对自驾游早已关注,并开始多种管理尝试。譬如漂流、爬山、摄影等协会组织,对其组织团队等行为都形成了一定管理约束。但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滑翔伞、热气球等新兴行业涌现,旅游主管部门缺乏清晰管理权限,只能逐一找相关部门协调。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最直接的手段,还是借助景区进行目的地管理,要求景区提供方便自驾停车露营的各种设施,加大宣传提示力度,提醒自驾团队注意安全等事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舒伯阳表示,自驾游注定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下一片“蓝海”。目前自驾游管理遇到窘境,对这一新生事物和它迅猛的发展势头,各方都欠缺准备。这一方面是限于现有的管理手段,更制约于传统的管理理念。这要求自驾游客不断加强对自驾知识、文化的了解,以及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行业自律,此外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打破行业界限,在自驾行业管理上形成合力,才能更好落实相应政策,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匡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