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6日讯据法制晚报16日消息:16日上午,记者从“开国将军”任荣子女处获悉:“任荣同志2017年6月16日2时28分因病救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享年一百岁”。
公开资料显示,任荣,四川省苍溪县人,生于1917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三十军师特务队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特务队队长,红军大学政治部宣传干事兼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营教导员、旅组织科科长,冀热辽军区团政委,东北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加了辽沈等战役。建国后,任东北军区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58年毕业于政治学院。
后历任军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委。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征战抗美援朝两个战场:主动请缨赴前线,停战谈判桌上展口才
(长江日报记者万强通讯员万凌)武昌茶港大院12号,院落中有一座普通的两层小楼,一楼的大客厅中央悬挂着一幅红色的“寿”字,原武汉军区副政委任荣就住在这里。2010年10月,长江日报记者走近这位在朝鲜前线度过了14个年头的老将军,听他讲述了半个世纪前,从赴朝鲜战场到参与军事停战委员会工作的往事——
任荣(右)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峥嵘岁月
第一个战场朝鲜前线鼓士气
邂逅毛岸英
坐在客厅的宽大沙发上,任荣将军还向记者深情回忆起他与毛岸英首次谋面时的情景。
1950年10月上旬,得知东北军区将抽调一批干部到志愿军政治部工作,时任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的任荣主动请缨,被任命为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10月23日下午,任荣乘坐一辆美式吉普车从丹东去往朝鲜,与他同行的有一位科长,还有秘书和警卫员。临出发前,组织上让他将彭老总的俄语翻译带上,当时他身后的座位恰好空着,所以这位年轻英俊的翻译与他有了同车之缘。
由于朝鲜境内的道路很窄,路况也差,所以几百公里的路走了差不多6个小时。车开出不远,任荣突然觉得这位翻译的面相有点熟悉,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通过交谈,任荣得知他就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任荣以后隔三差五地要到司令部去开会,经常遇到毛岸英,他或伏案记录或独坐读书,有时还与彭老总下下象棋,但不管多忙,毛岸英都会与任荣打声招呼。11月中旬,任荣带着总部的几名干部到东线战场,在宋时轮为司令员兼政委的第九兵团了解部队的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半个多月后返回总部驻地时,却惊闻噩耗:毛岸英和到任仅7天的参谋高瑞欣在敌机轰炸时牺牲。
毛岸英牺牲后,他的遗骸被安葬在大榆洞的一处山坡上,后被移至位于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1959年2月中旬,任荣奉军委秘书长罗瑞卿之命,陪同毛岸英之妻刘思齐和妹妹邵华赴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上甘岭之战
“打上甘岭,我们胜在坑道战术。”说到这里,老人竟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上甘岭是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10来户人家的小村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在军长秦基伟的指挥下,与美国名将范佛里特指挥的以美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战43天,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五圣山周边有5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死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如同其中的拇指和食指。战役结束后,任荣率工作组到坚守537.7高地的15军45师,与师长崔建功和政委聂济峰聊天,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坑道。据介绍,战役期间,敌人对高地实行狂轰滥炸,共发射炮弹190万发,空投炸弹5000多枚,以致山头被削平了将近两米,志愿军不得不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坚守,并伺机反击。当时,敌方曾经迷惑不解:志愿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直到战役进入尾声,敌人才得知志愿军就在他们脚下的坑道中潜伏,正是靠着坑道战的奇迹,志愿军才出其不意地夺回阵地,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任老告诉记者,1951年7月开始谈判后,志愿军由第一阶段的运动战转入阵地战,于是各部队开始挖掘坑道,构筑工事,以应对敌人的飞机和大炮。据他回忆,志愿军司令部当时曾下达指示,提出坑道工事必须满足“七防”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并细化了坑道的挖筑规格:坑道顶部厚度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顶部厚度为10米到15米,坑道宽度为1.2米至1.7米,且每个坑道至少要有两个出口。
“黄继光”不止一个
抗美援朝期间,任荣所在的志愿军政治部曾在部队中广泛开展了立功运动。据他回忆,战争期间,诸如“打落打伤敌机立功”、“穿插作战立功”、“坚守阵地立功”、“狙击杀敌立功”等各具特点的立功活动层出不穷,令官兵士气大振,从而涌现出了逾30万名各级英模和人民功臣,除了杨根思、黄继光、杨连弟、邱少云、杨育才等12人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英模或记特等功的官兵便多达502名。
任老告诉记者,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像黄继光一样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的大有人在,他记得住名字的就有许家朋、李家发、陈开茂、蔡朝兴、李曙荷等战士,而与邱少云同一个连队的新兵欧文辉,在随部队到敌阵前沿设伏时,敌人发射的燃烧弹落在潜伏区,火花溅到他的脸上后烧起一层血泡,可他和邱少云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军开始反击后,他忍着剧痛冲锋陷阵,连续炸毁敌方的3座地堡,壮烈牺牲。
在任老的记忆中,著名作家魏巍1950年底到朝鲜前线采访时,他所在的政治部曾派出车辆和警卫人员随行,几个月中,魏巍深入基层连队、战壕坑道,采访了众多战士,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谈到根据巴金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任荣称,电影中那位高喊“向我开炮”的英雄王成,并非哪一位具体人物,而是塑造的一个群像,说白了,就是汇集了多位英雄的特点,如杨根思、蒋庆泉、于树昌等,他印象最深的,还有在上甘岭597.9高地上顽强坚守,拉响手榴弹与10余敌人同归于尽的刘俊卿,也应该是王成的原型之一。
任荣(站立者)在军事停战会议上发言通讯员万凌翻拍
第二个战场舌战停战谈判桌
在板门店的日子
记者采访时获悉,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书画展上,任荣将军以一幅“义师无敌”的书法作品获得第二名,据任老的夫人李春华透露,任荣在担任军停会委员期间,捷克委员习列还赠送给他一把精致的手枪,以为纪念。
1955年至1964年,任荣先后以志愿军政治部副部长、50军政委、38军政委之职兼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1958年志愿军撤军回国后,他隔三差五地从驻地丹东前往板门店参加军停会会议。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朝鲜边境城市开城市郊的来风庄举行,3个月后,谈判地点移至军事分界线上的板门店,经过两年的边打边谈,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在板门店那座木结构的大厅签署停战协定。接下来,根据停战协定成立了军事停战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双方司令官分别指派5名高级军官组成。据他回忆,只要一方有“违停”举动,对方委员便会要求召开联席会议,对“违停”行为予以谴责。在他任军停委员的9年间,这样的会至少参加过上百次。
据任荣介绍,板门店原名甘岩洞,是临近三八线的一个小山村,停战协定签字的头天,为便于志愿军代表找寻,在会场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小杂货铺,并在外面悬挂起“板门店”这3个汉字,于是板门店取代了原地名。在军事停战分界线上,有一个800平方米的圆形联合安全区横跨两端,界线两旁分别建有板门阁、统一阁、自由之家、和平之家等24幢建筑物,军停会开会和谈判的桌子,正好骑在军事分界线上。
1957年起,任荣因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未参加军停会工作,美方代表便对朝方代表称:“中国不管你们了,不然任荣将军为什么一年没露面了。”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情况后,当即批示让他马上回朝鲜参加军停会工作,任荣迅即于1958年8月返回板门店。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朝方委员一道,就遣返战俘、武装挑衅、军事人员越境、作战物资移动等问题与对方委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舌战,他的口才和睿智给包括对方委员在内的参会人员留下很深印象。
任荣(右二)和两个孤儿在一起。资料照片
汉族将军与藏族孤儿40年不了情
长江日报记者杨文平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藏族汉族血脉相连,武汉西藏亲如一家”。2011年5月,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之际,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任荣,回忆其在西藏的难忘经历,介绍武汉对西藏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5月13日,武昌茶港12号,开国将军任荣家电话突然响起。来电者是远在西藏的继红——他的儿子今年想考武汉大学,来电咨询老人意见。任荣在西藏工作16年,继红是他40年前扶助的两个藏族孤儿之一。
记者来访,老人深情回忆起他与这两个藏族孤儿间的故事。
1972年8、9月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政委的任荣到尼木县考察。一天下午,任荣住进县人武部,正要进食堂吃晚饭,只见两个藏族小孩呆呆地站在食堂门口,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
任荣把他们领进食堂,亲手盛上饭菜。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任荣把他俩搂在怀里,问他们叫什么名?家住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这一问不打紧,两个小孩哇哇地哭起来。小女孩用不连贯的汉语一字一顿地说:“阿爸阿妈都被坏人杀死了!”
两个孩子的父亲是县供销社干部,母亲在家种地。暴乱分子哄抢供销社,夫妇同暴徒们抗争,被残忍杀害。不满6岁的姐姐便领着3岁的弟弟到处流浪乞讨。
将军一边听一边流泪,紧紧地搂着姐弟俩说,共产党、解放军是你们的再生父母。“我给你俩取个名字,姐姐叫继琼,弟弟叫继红。”任荣要求尼木县委把两个孩子安排好。
后来,继琼姐弟俩多次到拉萨看望任爷爷,每次临别,任荣都吩咐秘书送些食品和衣物。姐弟俩先后大学毕业,继琼成为一名教师,继红在尼木县政法委工作,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幸福。一直关注他们成长的任荣,又嘱咐他们努力工作,把子女培养成才。
任荣到武汉工作后,继琼、继红仍不时来电问候,向任爷爷报告自己的情况,请教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