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里的专业医疗
城市一隅,有一群人,5年、10年、30年如一日地背对繁华、默默坚守,把青春甚至一生献给了5米高墙,献给了平安武汉,献给了江城人民,他们就是“高墙内的警察”。他们战场特殊、责任重大却鲜为人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中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监所警察队伍。
执着的“守望者”
午夜,武汉市第一看守所监控中心,巡控民警小李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她的目光没有离开过墙上的大屏,全神贯注地捕捉着每个细节。
“有情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了夜的寂静。广播里重复发出指令:“306监室剧烈运动异常,请紧急处置……”监控定屏显示,306监室有两名在押人员正对峙。小李立即用监控对讲系统予以口头制止,并带着另一名民警火速赶往306监室处置,同时用电台向值班领导汇报情况。
原来,在押人员杨某和周某因为睡觉打呼噜发生矛盾,两人从口角升级为互相推搡,触发监室异常行为智能分析报警系统。因为发现处置及时,这起突发情况得到妥善解决。
小李年纪轻轻,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居然如此波澜不惊。谈起这件事,小李很腼腆:“监管民警的第一任务就是保安全,我们就是监所这片‘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站在第一线,垒砌坚固的‘城墙’,守护我们武汉的平安。”
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安康医院,监所警察总是辛勤忙碌着,有的在热情接待家属,有的在认真办理手续,有的在关注监区动态,有的和在押人员面对面谈心,有的在巡视道上严密巡查……一切井然有序,俨然一所所规范文明,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
勤勉的“阵地兵”
去年8月30日,二十几名农民工带着锦旗,早早地来到了市第二拘留所会见室,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人生中最为特殊的“工资发放”。原来,几天前,正当大家等待发工资为子女交纳学杂费的节骨眼上,他们的包工头陈某、余某因劳务纠纷被治安拘留,突发的情况顿时让200多名老实巴交的工人陷入了困境。
“谁来给我们解这燃眉之急啊?”大家情绪异常激动。陈某、余某被拘留的第二天,工地项目方找到了拘留所反映情况,鉴于工资发放没有包工头的协调和签字就无法落实,他们希望得到帮助。该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班,在包工头和农民工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经过反复思想工作,陈某、余某终于同意9月1日前为工人解决工资问题,该所立即与承包单位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加班进行工资薪酬核算造表,要确保在8月30日当天将工资发放到位。
仅2016年,全市监所就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400余起。这些业绩的背后,正是这群“阵地兵”辛勤忙碌的身影,日夜执着的坚守和无私无畏的奉献。
精细的“研判员”
信息时代,“大数据”“资源库”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是领导综合决策、一线打防实战的重要参考。对于监管战线的数据研判工作,武汉市公安局领导这样评价:监管数据“含金量”高、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它就像一张通俗易懂的“晴雨表”,能直观地反映社会治安情况,反映区域实战效果。
今年5月11日,监管支队数据研判室,月例会准时召开,支队领导机关和各所研判员依托“犯罪资源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关联,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份内容全面、数据详实、建议具体的研判报告。
强制隔离戒毒所研判员曾杰说:“别看每次研判会就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事实上大家的压力相当大,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一线民警要在工作中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研判员则要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最后提出应用建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丝毫不能马虎”。
据介绍,目前我市监所将数据研判工作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为了保证研判报告的精确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总是结合形势、任务和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拓展,在未来的公安实战中,服务效果将更加明显。(通讯员赖日升严俊池记者孙笑天)
责编: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