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苗柏资料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4日讯(记 者高萌)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苗柏”是一种鸟的名字,为何用它命名台风?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知名科普博主浦仁杰,据他介绍,其实台风名字早已定好,“只是按照顺序给它罢了”。
有媒体排出了2017年22个台风的名字,浦仁杰说,这可能不够用,根据台风网统计数据显示,西北太平洋一年平均生成的台风大约26个左右。据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2017年将有11至13个台风影响中国海域,其中有6至7个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
台风共有140个名字轮流用
浦仁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每个台风都有自己的名字,取名是有讲究、有规则的。
浦仁杰介绍,对台风的正式命名始于20世纪初。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对于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台风来说,数量多,来得快,如果等来了再取名,显然会来不及。于是,世界气象组织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总共140个名字,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提供10个名字,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越南和美国(关岛属于美国,所以美国也属于受台风影响的国家)。
虽然提供台风名字的有14个国家和地区,然而,有权命名台风的只有日本气象厅。
浦仁杰解释,1956年7月1日,根据《气象业务法》,日本成立了气象厅,专责日本的气象观测、地震、火山及海啸灾害等监测工作。在当时已规定:日本气象厅同时也负责给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编号及命名。在浦仁杰看来,或许是因为当时日本气象厅观测水平亚洲领先。
台风资料图
用“温柔”名字期望伤害能小些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通常带有美好、和平之意,期望它带来的伤害能小些。”浦仁杰说。
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浦仁杰介绍,14个成员通常喜欢用带有自己国家特色的东西来命名。比方说,泰国习惯用各种水果来命名台风;日本习惯用星座;美国通常用人名;中国则常用美丽的传说或花,如玉兔、悟空、杜鹃等。
还有一些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称,如“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虽然命名表是固定的,但也有意外情况发生。”浦仁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就是气象爱好者通常说的“野孩子”。
他解释,难免有其他洋区的热带气旋进入西北太平洋,日本气象厅也要“接纳”他们。比如2013年的13号台风和14号台风,他们的名字原本应该是康妮和玉兔,但实际上是佩瓦和乌纳拉。原因是,这两个风暴是从中太平洋进入西太平洋的,因此,编号归于西北太平洋名下。浦仁杰说,因此,虽然我们可以判断下一个台风叫什么名字,但是这并不完全是确定的,“可能会有外来风暴插个队”。外来风暴名字不计入命名表,他们只能算作“编外人员”。
台风资料图
台风名字也会被“除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台风名字也会被‘除名’”。
浦仁杰介绍,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大家不再想起当时的重大灾害和人员伤亡。”浦仁杰举例,比如说台风云娜。“云娜”,意为“喂,你好”,但据统计,“云娜”台风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1.28亿元,它被永久性除名,退出了国际台风命名序列。
2005年19号台风名为“龙王”,它一路肆虐,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龙王”给受影响地区带来了强降水,其中福州地区一小时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超过了152毫米,这是历年来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给福建造成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于是,国际台风委员会决定“龙王”从命名表中删除。这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最先“退役”的一个。顶替“龙王”的是“海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