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依托邻里“熟人” 创新建立社区信用体系
“标杆信用社区”,是武汉市在总结多年来“信用社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征信—守信—用信”的信用体系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信用社区创建的标准、流程和模式,着力推出的“信用细胞”社区培育新模式。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底层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创新,在社区信用体系构建上,“标杆信用社区”紧密围绕居民(经营户)信用记录为核心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前瞻性地提出了“七有”建设标准,即:信用有记录,监督有平台,诚信有宣传,守信有激励,失信有惩戒,创业有支持,保障有政策。
武汉首批“标杆信用社区”试点社区设在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和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在创建过程中,两个试点社区利用居民邻里之间“熟人关系”,充分整合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人员,建立信息采集队伍,划片包干落实入户宣传信息采集工作。
截至今年3月末,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和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两个试点“标杆信用社区”,8107户居民和319家经营户进行信用星级评定,共评出1星级居民7322户、2星级居民722户、3星级居民45户、4星级居民13户、5星级居民5户;评出2星级经营户40家、3星级经营户8家、4星级经营户8家,并将信用星级评价结果输入社区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
依托“社区E家”网站,两试点社区开发建设了居民信用信息线上平台——“西桥信用在线”和“信用青宜居”,涵盖政策宣传、信用管理、舆论监督、社群互动、金融需求调查、银社对接等多方面功能,实现了社区内信息的互通共享。居民可以方便地通过个人身份证号码查询各自信用星级。
优惠政策引人才 安徽学子来汉创业
殷楚,安徽人,在大学毕业之前从没有到过武汉,不过,也许和他的名字一样,他与湖北,与武汉这片“楚地”有着特殊的缘分。
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的他,一直怀着创业的热情,2014年毕业后,他了解到武汉的投资政策非常优惠,带着几万块钱的积蓄,第一次离开了家乡。“大学生孵化器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桌椅和电脑,对于没有资金成本的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位于青宜居社区的虹蔚大学生孵化器,就是殷楚创业的第一站,在这里,他成立了淼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生物技术服务和生化试剂研发及生产,目前,年销售额达到了200万。
去年,因为在社区居民评级中获得“四星级”,殷楚还获得了10万元大学生无抵押、免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只需提供申请资料给社区工作人员,其他事情都由他们帮着办了,非常方便,款项直接到银行卡里,10万元对于企业来说,金额不大,但对于创业者以及守信者来说,激励意义非常大。”
不仅仅是殷楚,在青宜居社区很多居民都享受着信用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青宜居社区位于青山区以东,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小区,2016年6月标杆信用社区创建成功以来,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00万元,其中无抵押、免反担保创业信用贷款60万,到期还款率达100%,社区新增就业403人,“两有”人员就业率达98.7%。
信用赢来免息贷款 自办幼儿园获发展
江汉区唐家墩西桥社区,是一个混合型的大社区,在标杆信用社区建设过程中,该社区充分动员346名“两长四员”等“信用种子”力量,并对辖区单位及经营户进行诚信教育宣传培训,将他们作为社区信用“种子选手”,在各自片区开花结果,实现由盆景到花园的转换。
截至当前,社区登记“两有”人员3242户,5346人,经营户96家。近4年来,共为辖区29名创业人员申办创业担保贷款29笔,贷款累计总额289万元,其中已还款127万元,回收率达100%,无一逾期,真正实现了信用创建促进创业,信用创建普惠居民。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信用好人”的宣传栏格外显眼,4000多位居民中,只有12位获得了此项殊荣,夏建红就是其中一位。
从小在西桥社区长大的她,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幼师专业毕业,工作3年后,她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开设了一家名为“鹏飞”的私立幼儿园。起初,地方小,老师少,也没什么名气,只招收到了8个孩子。但夏建红并没有放弃。“来一个孩子,我就教好一个孩子。”渐渐的,她的幼儿园火红起来,通过家长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了这里,现在已经达到了100人。
孩子的快速增加,原来的幼儿园场地明显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信用良好,她可以获得免反担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就可获得10万元贷款。提交材料后,贷款很快就发放到位了,用这笔钱,夏建红扩大了幼儿园,并购置了教具,现在,小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室。
榜样力量发酵 标杆模式全市推广
“标杆社区”带来的示范效应正快速发酵,今年,武汉市在继续开展“标杆信用社区”创建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展开“信用社区-优秀信用社区-标杆信用社区”三级创建工作。
社区主办银行对三级创建社区内的诚信企业及星级诚信居民给予“六优一免”支持,即: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惠利率、优惠金额、优先放款;对“标杆信用社区”符合条件的信用居民(诚信经营户)给予免反担保贷款支持,做到应贷尽贷;各区政府对标杆信用社区在省市充分就业社区、省市文明社区等各类评优评先及政府资源项目落地上给予优先;对标杆社区内的社区优秀工作者、五星级诚信居民和A级以上信用企业法人在省市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创业明星和优秀非公经济人士等荣誉评选给予优先;对标杆信用社区优秀工作者在转考公务员和职务晋升上给予优先推荐,营造正向激励的信用社区三级创建氛围,调动居民参与信用创建积极性,提高社区信用创建的广度与深度。
按照信用社区、优秀信用社区和标杆信用社区创建比例,制定《武汉市信用社区三级创建推进任务分解表》,按区分解落实信用社区三级创建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考核通报、奖补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区文明创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体系,并对2017年度验收合格被评定为“武汉市信用社区”、“武汉市优秀信用社区”和“武汉市标杆信用社区”按一定标准以奖补金形式给予资金支持。
信用即财富 金融支持良好信用
在“征信—用信—守信”的信用创建路径下,社区推荐信用高的社区居民、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担保贷款、个人创业贷款等方面获得便利。
2016年,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创业担保贷款期末余额10442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522万元(其中对304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319万元,对66家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203万元),贷款到期还款率98.51%,带动帮扶1.17万人实现创业就业。两个试点“标杆信用社区”的8户四星级居民获得无抵押、免反担保创业信用贷款80万元,社区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市区两级财政为拓宽“两有”居民和经营户融资渠道,缓释“两有”居民和经营户融资风险,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门槛高”问题,建立了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2016年,市区两级担保基金期末余额32890.1万元,全年实现贴息4263万元。为增强“标杆信用社区”信用比较优势,两试点区级财政还各建立了100万元的“标杆社区建设基金”,专门用于4星级及以上信用居民、大学生和经营户申请无抵押、免反担保创业信用贷款增信支持及风险损失补偿,增强金融机构对“标杆信用社区”信贷支持力度和信心,为社区普惠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保障基础。
人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西桥社区进行“武汉市标杆信用社区”达标验收(资料图片)
武汉市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金融生态办的要求,自2007年持续在全市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拓宽了社区“两有”(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居民(经营户)融资渠道,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增进了全社会信用意识建设。2007-2014年,全市累计1548个次社区被评为“信用社区”。2014年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按照“政府主导、央行主推、社区主创、部门扶持、基金增信”的工作模式,武汉市以“标杆信用社区”创建试点为载体,探索创新社区信用细胞工程建设模式,建立社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加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