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高考考什么?有人数学只考17.5分仍上了大学
2017-06-06 08:55:00 来源: 武汉晚报

(陶盼通讯员钟星)1978年的高考考什么?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考试卷一般会被统一收回销毁。因此,恢复高考头两年亦即1977年和1978年的高考试卷就显得格外珍贵。昨天,记者在武汉市档案馆看到了王汗吾(曾用名王捍无)于2015年7月6日捐赠的1978年高考全套试卷,虽然他数学只考了17.5分,但仍上了大学。

没有复习资料纯“裸考”

1978年,和大多数考生一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年27岁的王汗吾参加了高考。当时,他还是武汉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的工人。

“真正得到高考的确凿消息也就是40天,当时没有复习资料,那时中学的教科书一本叫《工基》,一本叫《农基》,和高考是两个路子。”王汗吾说,当时他没怎么复习,也没对考上报多大希望,“我只是想去试试,因为平时喜欢看书,所以私底下常写写画画。”

王汗吾回忆,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说就是“裸考”。文革期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均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突然恢复高考,有资格报考的人都想尝试一下,“这样,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一起改变命运。”

幸运的是,王汗吾凭借着平日里对文史知识的积累,顺利考上了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历史系。

题量小分值大时代色彩浓

翻看1978年的高考试卷,记者发现,出于公平考虑,为防止作弊,试卷及答题纸上不准写姓名,考生只能填写报名号码。

王汗吾参加的是文科考试。和现在的高考试卷相比,1978年的高考试卷题型和题量均较少,而每一道题目的分值又很大。如数学试卷仅有9道大题,语文试卷仅有7道大题,而总分都是100分,这样算下来一道题7至14分,“一道也错不起”。

文理科都是用同一份试卷,仅所做的题号略有差别。从试卷题目看,时代色彩比较浓,凸显时事政治,如语文作文题目是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600字左右的短文。英文翻译有“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在领导我们进行新的长征”等。当时考生加试外语,没有听力,分数不计入总分。

捧着毛主席语录英文版自学英语

从成绩单看,在6门科目中,王汗吾政治、语文和历史成绩较好,都在70分以上。历史最高,76.5分;数学最低,只有17.5分。英语属于加试,有45.25分。“当时学习英文条件差,只能捧着毛主席语录的英文版自学。能考45分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能读外语系。”

相比现在总分750分,当时总分只有500分。那时各高校自定分数线,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王汗吾考了308分,当时武汉师范学院文科招生分数线为300分,理科为280分。

毕业后,王汗吾分配到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身份从工人变成干部,工资也由每月38元涨到54元。

阴错阳差整套试卷退还给本人

1977年冬,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录取率仅有4.8%。1978年夏,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高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82年,我的单位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在进行档案清理工作时,把我的全套高考试卷和相关资料作为‘多余材料’退还给我,我觉得十分有纪念意义,一直保存下来。”担心百年之后,试卷会失传,王汗吾便将其捐赠给了武汉市档案馆。

“现在都在说阶层固化严重,相较而言,我认为高考是最公平、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转折点,马上就要高考了,希望每一个学子都能抓住这次机会。”王汗吾说。

责编:宋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