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感言:武汉是心灵归宿地事业梦想城
2017-05-27 09:3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武汉校友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中的突出作用,26日,我市召开“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授予34名武汉校友为首届“资智回汉杰出校友”称号。其中部分杰出校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达了他们与母校,与母校所在的这座城市间的深深感情,寄予对武汉的殷殷期盼。

毛振华:

  引进高端人才

  做大武汉数据中心

毛振华,武汉大学校友,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作为92派企业家,毛振华一直关注母校、心系武汉,他向母校多次捐款办学, 将公司众多业务放在武汉,“大学是人生出发最核心的基础,自己心灵的归宿已与城市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毛振华回忆,大学给他带来的改变十分巨大,亦对学校怀有很深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境遇,让自己有了见识,见过很多大人物或者说赚了点小钱,而是因为改变了我的思想,开阔了思维”。

他说,大学改变了他的命运,事业的发展。现在,一旦有了成绩都愿意回馈母校和与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城市——武汉。

“过去没有怎么考虑,我们也给学校做了捐款、教育工作,但是怎么跟武汉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是下一步考虑的重点。”毛振华表示,现在发现武汉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武汉未来5年要留下100万大学生就业创业,这表明武汉的优势不仅仅是有人才,还有很好的人才。

毛振华介绍,近几年公司也开始在布局武汉发展,公司一个数据中心已经有300多人,北京和上海有500多人,“现在我们把增量放在武汉,用好的待遇稳定人才,把高端人才需求放在武汉,武汉的人员规模不久将达到500人”。

他表示,武汉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成立校友联盟,抓住了最重要的群体,“我们过去很少把心灵的归宿地跟一个城市那么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一个号召让我们有从心灵深处回归的感觉”。 (陈诚)

汪潮涌:

  建议联盟共同推进扶持

  一批领军企业家

汪潮涌,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

作为一名湖北籍知名投资人,汪潮涌创办的信中利资本集团近200多个投资项目中,包括湖北籍企业家在省外创业企业在内,在湖北投资数量超过30个。

24天前,汪潮涌领投的粉丝网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创下国内粉丝经济圈融资新纪录。而粉丝网创始人刘超,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两年前当汪潮涌站上母校的讲台上时曾说过:“现在的时代是创新创业蓬勃兴起的时代,我今天站在这里,向各位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做出一个承诺,未来只要大家有好的创业创新项目,我一定给大家提供足够的支持。”

汪潮涌有国内风投界的“教父”之称,无论是武汉“城市合伙人”“招才顾问”还是首届“资智回汉杰出校友”,汪潮涌都是其中数一数二的投资界人士,“信中利可与武汉各技术产业领域的大咖合作,帮助科技成果落地、做强做大”。

“作为湖北籍的武汉校友,我一直对家乡充满感情,也非常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在喻家山校园里的5年教育,给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汪潮涌说,信中利的国内总部在北京,第一家分支机构就设在了武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而校友就是武汉最宝贵的资源,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技术产业升级最重要的要素”,汪潮涌说,武汉对校友回归的重视和给予的待遇,在全国绝无仅有。

作为投资机构,信中利计划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本向武汉引进,和武汉的资源要素,尤其是人才要素有效结合形成生产力。“建议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共同推进扶持一批领军企业家,让百万大学生的资源和能量有效发挥,把心动变成行动。”汪潮涌说。(张隽玮)

江黎明:

  在企业家聚会上

  推介长江主轴长江新城

江黎明,武汉大学校友,广东省利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我是湖北黄冈人,武大是我的母校,湖北是我的家乡,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是激动不已”,江黎明认为,改革开放40年,招商局是地方政府的标配,但是招才局是前无古人,是武汉的重大创新举措。

江黎明认为,武汉高校云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真挚、母校有最强的感召力,武汉市成立招才局引导资智回汉,把学生跟母校的感情落地,这是创举。表彰资智回汉杰出校友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发展家乡经济坚定的决心、坚强有力的举措。成立招才局的大智慧,湖北腾飞指日可待。

江黎明还兼任着广东省湖北商会的会长,是湖北省驻外最大的商会,当时号召回湖北投资的时候,主要强调回报家乡。“但现在如果你不回家乡投资,你会错失一个经济腾飞带来未来可能不再有的商业机会,你会失去一次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的机会。”

江黎明透露,在24日晚的一个30多名企业家聚会上,他说要回武汉领奖,并讲述了武汉的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等一系列大手笔,讲述武汉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这些企业激情顿时被点燃了,都表示愿意来武汉投资。

20年来,见证了家乡的进步和发展。江黎明说:“我是受益者,所以我有说服力的,我相信在资智回汉的号召下,武汉会进入腾飞的快车道。”

今年他和几个校友成立中珈资本管理公司,“没有放在上海,也没有放在深圳,大家一致决定放在武汉”。(汪文汉)

龚虹嘉:

  设立基金

  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龚虹嘉,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富年科技董事长

“有人问我,下一个崛起的大城是哪?我说是武汉。”龚虹嘉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与这个校园息息相关,因为我投资并最终给我带来巨额回报的企业家中,许多都是我的校友”,龚虹嘉在很多场合,将投资成功归功于母校和其所在的城市带来的机遇。

1982年,龚虹嘉建起一个民间的足球俱乐部,从校外租来历届世界杯的录像带,然后在学校播放并收取费用,以此赚得活动资金。后来,这项民间足球俱乐部联赛成为学校重要的体育赛事,“平凡的人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情”。

“你的同学也许就是你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为了帮助杭州52所的计算机系老同学陈宗年等实现梦想,2001年,龚虹嘉为刚成立的海康威视公司投资了245万元,占股49%。目前海康威视市值已达2500多亿元。

为感恩母校,2012年,龚虹嘉向华中科大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设立支持师生创新创业的种子基金。同时,他还是该校创业与投融资协会理事长。

“良禽择木而栖”,他说,“资”“智”流动性最高,校友作为“资智回汉”工程的参与者、推动者,需要施展才华的金融环境、相对稳定高效的政策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武汉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他在武汉也有科研成果转化的投资项目。

1994年,龚虹嘉在东莞创立德生公司,他见证了广州电子科技产业的崛起与珠三角的造富能力;进入新世纪,他又在杭州见证了杭州一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他形容海康威视与马云的阿里巴巴是“楼上楼下”同期创业,“下一个崛起大城将是武汉”。(李佳)

周欣:

  陆续带动

  十多位海外人才回汉

周欣,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国家重大仪器研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等头衔的周欣,2009年回到武汉,受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之后陆续带动了十多位海外人才回汉,他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了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的气体磁共振成像仪器,获得我国首例肺部病人(哮喘)的气体磁共振影像,成功“点亮”人体肺部。这一成果冲击了国外在相关仪器领域的垄断格局,实现了全系高端医学影像装备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回国是受国家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感召,而回汉有客观考虑和情感牵绊。在磁共振研究领域,中科院物数所拥有最强学科力量,该领域半数以上的’杰青’都在武汉,高端人才向着科技资源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流动,诸多选择中,我毫不犹豫地想回到拥有最强学科优势的机构”,周欣说,“我在武汉度过了9年时光,桂子山上、东湖畔……武汉留下了我求学身影、塑造了我的学科知识结构、也为我最终确定人生事业方向划了‘跑道’。我是荆州人,楚才回家、资智回汉,也是自然的选择。”

武汉是人文之城、科技之城、金融之城,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人才优势。周欣说,“武汉‘资智回汉’工程极具国际视野,在我曾深造过的哈佛大学,校友每年捐款达数百亿美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武汉成立校友总会联盟,用好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等各种校友资源,每个人推一把,城市就能向前。” (李佳)

张文明:

  打造武汉互联网企业

  “人才吸引器”

张文明,武汉理工大学校友,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

2015年—2016年期间,斗鱼在汉累计完成投资额18亿元,缴纳税款超过1亿元,成长为估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独角兽”企业。在未来3年内,斗鱼公司将继续在汉新增投资30亿元以上,为武汉建设全国第一个“互联网直播产业集群产业园”。

“我对武汉有着深厚的感情,武汉应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武汉首届“资智回汉杰出校友”,张文明表示,回汉创业,除了校友情怀,更重要的是武汉的人才和潜力是丰富资源。

张文明说,武汉是中国少数几个具备强大人才供血能力的城市,BAT里,很多中高层成员都毕业于武汉。斗鱼选择在武汉创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武汉作为人才大市,招贤纳士相对比较容易。另外就是潜力,“相信武汉的互联网产业总有一天能够比肩北上广深,武汉互联网从业者的收入会逐渐追赶并超越一线城市的水平”。

斗鱼直播一直是以打造武汉互联网企业“人才吸引器”为己任,经过3年发展,已经拥有1500余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35%,其中有40%来自于BAT等一线互联网公司,每年吸收大学毕业生300多人,大多都是“楚才”。截至目前,斗鱼共计吸引武汉高校毕业的人员接近800人,占武汉总部员工数近八成。

“希望通过斗鱼平台,号召楚才回家。”张文明说,斗鱼直播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不仅鼓励员工、在汉大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创新创业,还与武大、华中科大、理工大等多所高校建立互动机制,“希望有识之士不断加入,共同实现梦想。”(肖娟)

本版摄影 记者周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