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临空港“力量”全线布局
2017-05-18 09:13: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孟加拉诺瓦布甘杰100兆瓦重油电站主机点火成功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塞尔维亚泽蒙大桥

马来西亚富力公主湾项目

巴基斯坦电站建设、中马友谊大桥、肯尼亚蒙内铁路……“一带一路”诸多超级工程中,密布着临空港企业——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中交二航局、中建三局一公司等中国产品。

这些“一带一路”上的临空港力量“走出去”的步伐从未停歇。

据初步统计,驻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已有近200个项目扎根。

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中交二航局、中建三局一公司等临空港企业,不仅给沿线国家建设了工程,还与当地人结下友谊。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对这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

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

以“金银湖智慧”赢得外籍员工尊重

临空港金银湖畔,集中着众多企业总部。

离湖不远、绿荫深处的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公司(简称湖北工程)是提供电力工程及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规划等。

“金银湖智慧”,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

工地周边几十公里都是沙漠

临空港企业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2016年5月,湖北工程公司成功中标巴基斯坦THAR(塔尔)2×33万千瓦燃煤机组电站工程的二标段项目。

这是该公司自1983年及2010年进入巴基斯坦电力建设市场以来,第三次进入该国进行电力工程建设。

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东南450公里,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沙漠。4月到10月份,最高气温达到50℃,现场无电无水无网络,最近的一个小镇距离现场也有30公里,项目人员每天只能吃干粮。

项目经理刘成利向记者介绍,在前期准备中,着重考虑了生活区的吃住问题,如热水器、空调、床等生活必需品,提前准备,要求一年内不再为这些事发愁。同时,对大型机械、柴油发电机、办公室用具、电缆、安全设施、焊接机具和耗材、物资仓库的板房等提前海运,为2017年1月锅炉吊钢架做准备。

今年1月18日,该项目举行1、2号机组锅炉安装开工仪式。随着第一片钢架的顺利就位,该项目安装工程正式启动。

项目部为确保实现工程进度目标,发起了以劳动竞赛为主题的攻坚战,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可能为可能,排出月、周、日计划,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

在工程管线施工中,每百米长的管道焊缝达30多条。对此,项目部成立了安装突击队,分三班进行对口焊接,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全程跟踪,工程建设昼夜不停。

刘成利感慨:“这期间,工人们不知流了多少汗,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大家这种拼搏的精神,让人红了眼眶。”

巴基斯坦塔尔电站项目预计2018年完工,刘成利以工地为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说,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他无怨无悔。

马斯特风电一战扬名

“巴铁兄弟”和中国员工一起数数

2015年,湖北工程公司承接马斯特风电项目,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东部信德省达塔县钦比尔区,距港口城市卡拉奇大约120公里,项目建设规模为33台风电机组,装机容量49.5MW,湖北工程公司负责该项目132kV升压站土建安装及集电线路建设。

由于该地区一年有300多天温度高达50℃。安全帽、安全带、反光背心、劳保手套是一般项目施工人员的标配。

沙尘的无尽肆虐,已让帅小伙们变成了灰头土脸的“老头”。

每年6月,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斋月”,虔诚的巴国员工在这个月白天不能吃饭,有的甚至不能喝水。为了不影响工期,项目部的中国员工承担了更多更重的建设任务。

看到中国员工的理解尊重和辛勤付出,巴国员工AsadKhan操着不是很流利的英语说:“谢谢,我的兄弟”!

开斋节后,大家抓紧时间,追赶落下的工期。“one—two—one,one—two—one”项目技术管理员小王拿着手持式喇叭大声喊着,烈日似火,在沙尘昏黄的戈壁上,他们打着号子、挥着手臂、洒着汗水,用了31天的时间,整齐有序地将18千米电缆线放到了电缆沟里,圆满完成了这一工序。

在建设马斯特风电项目的15个月里,汗水的流淌换来项目的落地生根。

2016年10月7日,马斯特风电项目进入为期7天的试运行阶段。10月13日,业主、监理、总包、项目人员集中在中控室,纷纷屏住呼吸,瞪大着双眼紧盯着屏幕,当进入倒计时,大家都不约而同一起倒数,当数到“0”时,一片欢声笑语响彻屋内,试运行完美结束。

不懈的努力付出终会有回报。2017年2月21日,湖北工程公司与华东勘测设计院又签订了巴基斯坦哈瓦风电项目、锦屏风电项目的合同。

这是巴基斯坦业主和总包方对“湖北工程”品牌的认可。

中交二航局

“海上丝路”咽喉要道建起中马友谊大桥

园博园不远处,即是中交二航局的总部。

武汉中交二航局是一家融设计、施工、科研、资本运作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建设企业,除国内多个建设项目外,足迹已延伸至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南美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目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二航局依托中国交建“一体两翼”平台,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布局,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建67项工程,并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的标准、技术、装备“走出去”。

二航局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世峰说:“必须抓住机遇,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从长远看,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没有海外业务的支撑,也就谈不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要通过‘海外优先’战略的实施,使二航局成为中国基建企业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2015年11月20日,中交二航局中标中马友谊大桥,成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单位。

一场跨越万里,鏖战印度洋的征程由此开启。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马尔代夫大小岛屿上千个,但在珊瑚礁上建桥的技术难题,让他们在10个多世纪里,只能靠小船摆渡往来。

2014年,中马双方领导人共同商定由中国为马尔代夫建一座世纪桥梁,这就是中马友谊大桥的由来。

“工人出国成本太高,必须让地方周边的劳动力参与进来。”项目经理王超表示。尽管二航局在国内有着丰富的桥梁施工经验,但是海外项目的巨大成本差异让管理层必须将外籍劳力的使用考虑进来。

薪水从400美金涨到600美金,孟加拉籍员工亚新在中马友谊大桥工作得很开心,他说:“一开始我只负责搬运,后面让我跟着电工班长,工资涨了,还掌握了一身电工的本领。”起初外籍员工的技术水平并不高,项目部只让他们负责简单的体力工作,但随着项目部出台《外劳管理制度》,一切发生了改变。

项目部从上岗培训、培养发展、薪酬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按照制度执行。特别是在“以师带徒”制度上,项目部会选用技术好、能力强的中国工人带一至两个外籍工人,并将外籍工人业务能力素质达标情况与班组长、工长、技术员的考核挂钩。外籍劳工还单独作为一个班组参与到班组建设评比中来,每个月的形象展示墙上都会出现他们的风采。

“现在我们项目部聘用外籍员工有265人,占员工总数的40%,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更加重要的岗位上。”项目经理王超说。

“我们不仅要建一座跨海的桥,更要建一座连心的桥。”王超说。

对于没有桥梁的马尔代夫,项目部还每月组织1次“营地开放日”活动,让马尔代夫当地人走进大桥施工现场。近两年,大批当地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和民众通过参观见证了大桥由梦想变为现实的足迹。

中建三局一公司

马来西亚标志性项目很多有临空港贡献

马来西亚地处亚欧板块的最南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国家,无疑是作为中国建筑三局排头兵的一公司,一个重要的市场开拓对象。

中建三局一公司,是临空港经开区的老牌央企,长期位列该区纳税排名十强。

2013年底,中建三局一公司携手富力地产,进军马来西亚市场,承接马来西亚各种建筑业态工程。三年间,中建三局一公司马来西亚团队迅速壮大,成为稳定的产出地。仅2016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在马来西亚中标5个项目,中标额达到了4.5亿美元,既有单体总建筑面积达到41.42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马六甲豪暻湾,也有印象马六甲歌剧院等文化类项目,还有建筑产业化领域的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

目前,中建三局一公司顺利进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形成吉隆坡、新山、马六甲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印象马六甲项目是中国“印象系列”走出海外的第一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曾表示:“印象马六甲未来将成为中马全方位伙伴关系中人文交流的旗舰项目之一,它传承了600年前郑和的精神、郑和的历史遗产,让马六甲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再现辉煌!”

中建三局一公司华南公司副经理、马来西亚团队负责人周勇说:“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公司海外最稳定的产出地,公司也成为马来西亚外资中发展最快的企业。”

特别报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基础设施联通美好蓝图,在基础设施联通方面,要推进铁路、公路等陆上大通道建设,加快海上港口建设,完善油气管道、电力输送、通信网络。

近4年来,一批临空港企业响应国家要求,走进沿线国家,成功建设和交付了一批能够体现中国水平的重大项目。

本版撰文

记者黄金

通讯员陈红陈嘉伦黄鹏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