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陈学校147名儿童提前过“六一”
2017-05-18 09:13:00 来源: 长江日报

受助学生代表领取捐赠物品

下课铃声刚响,同学们就涌向福彩图书角

拿到新球拍,同学们在乒乓球台前演练了起来

曾受福彩资助的学生张冬梅已成长为一家公司的CEO

领到新书,孩子们笑逐颜开

昨日一早,经过1小时40分钟行车,武汉福彩带着价值5万元捐赠品,来到东湖高新区所辖大屋陈学校,给全校147名学生带来了贴心的学习用品,孩子们提前收获特殊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每年,武汉福彩以不同主题,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此次活动除捐赠之外,还将带全校学生参观省博物馆,学、游一体,给贫困学生童年留下温馨一刻。

大屋陈学校地处东湖高新区最南端梁子湖畔滨湖街办事处所在地——中屋田街,建于1975年,2007年9月前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由于布局调整,学校发展迅速,于2007年9月合并大屋陈小学,2009年12月合并江夏区罗立小学,规划改建为9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更名为大屋陈学校。

这所9年一贯制学校,共有学生147名,平均每个年级学生不到20人,算是个“微型”学校,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和周边打工子弟,6-9年级学生平日在校寄宿。

昨日,捐赠仪式在七年级教室举行,学生代表们依次从武汉福彩相关负责人手中,接到满含心意的捐赠品:一副羽毛球拍、一个乒乓球拍,还有厚厚的书。

打羽毛球与乒乓球是孩子们住读期间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乒乓球台前总是挤满了人,拍子的损耗大,在来捐赠前,福彩中心到学校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到这个喜好,特别购买了孩子们需要的体育用品。

现场捐赠的书籍背后也有故事:不是福彩中心自主采购,而是提前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收集书单“按图索骥”。让福彩中心工作者们颇感意外的是,孩子们对书的要求,早已越过漫画、绘本、故事阶段,散文、传记、历史、工具书等占据主流,“学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此次,武汉福彩一共采购693本书,全部来自新华书店,“保证质量,让孩子们手留书香。”

近700册图书按书单购买

福彩捐赠直达孩子们心底

近700册图书全部购自新华书店,长长的书单上,名家名著不断。昨日武汉福彩在大屋陈学校的捐赠仪式现场,按这张书单买来的书一本本发到学生们手上。拿着书,孩子们迫不及待就看了起来。“我们自己要求的,当然喜欢看”。

在确定来大屋陈学校捐赠后,武汉福彩专程提前“打探”,想知道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作为学生,书是最受欢迎的物资之一。一改自主购买的捐赠传统,福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们请老师征求学生意见开书单。

很快,书单反馈回来。让武汉福彩工作人员惊讶的是,本以为孩子们提交上来的书可能漫画或者故事书居多,孩子们却给出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等,还有散文类的书,毕淑敏,甚至季羡林等所著。

7年级的刘菲菲,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早读,晚上8点半下晚自习回寝室睡觉,这个来自十堰的孩子,就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系列,“我把想法告诉了老师,没想到今天就收到了。”

学校的美德少年、8年级的陈樊桂,最喜欢看散文,叶圣陶、毕淑敏的散文集,都是她钟爱的作品,尽管还不太能懂毕淑敏表达的情感,但她想跳起来“摘桃子”,去触摸更成熟的世界。“我们图书室的书,也是武汉福彩捐助的,我各种书都看,甚至季羡林先生的书。”

学习紧张,陈樊桂觉得看书是最放松的事,“捐书的善心人也许想不到,我们已经长大到想看超乎年龄的作品。”能自己选择比被动接受更高兴。

没有福彩资助高二有可能辍学

95后CEO:用创业经历激励贫困孩子

简单的格子衬衫,一件半身裙,张冬梅走上讲台,念了一首汪国真的诗《让我怎样感谢你》。这位1995年出生的大三学生,现在是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CEO。昨日,省福彩发行中心武汉管理站在大屋陈学校的捐赠仪式现场,依靠福彩资助读书创业的她,告诉大屋陈学校的孩子们,有梦想就有未来。

张冬梅创立的公司,名字叫乐比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60万元资金,线上线下销售学生床上用品。创业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经历。

3年前她上大学时,学校的新生床上用品质量好的不便宜,买得起的质量差,还有黑心棉。能不能找到物美价廉的床上用品?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她,与同学组建团队试着创业。经过前期调研、设计、寻找生产厂家、销售,过程艰难却初见成果:每套6件装的床品,定价449元,去年销售1000套。“今年计划进入50所武汉高校,目前已经有了30所。”

时间再往前推,张冬梅是福彩资助的贫困学生,高中三年,她是靠着福彩每年资助的4000元学费完成学业。“如果没有福彩,高二就可能辍学,不会实现我的创业梦。”这个老家在四川的女孩,父母文化程度低,只能做最简单的工作养活家庭。她很感恩,“感恩父母砸锅卖铁让我上大学。感恩福彩,让我能读书,走进大学,圆了创业梦。”

虽然家境不好,张冬梅一直对创业有心,考大学时特意选择了财经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希望有机会当CEO,“现在,我终于迈出了一步。”

听说福彩要来大屋陈学校捐赠,张冬梅主动要求和孩子们见一见。她希望大屋陈学校和她一样的孩子们,能自立自强,同时感恩社会。来和孩子们交流前,她准备交流稿,改了3、4遍,“我希望能把感恩的情感传递出去。”就像她念的那首汪国真的诗一样,“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捐赠现场诵读经典:

《少年中国说》

激发朝气与进取心

大屋陈学校七年级教室,昨日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诵读经典《少年中国说》。这是为此次捐赠活动,省福彩中心武汉管理站特意要求的一次书香诵读环节。

主讲人是湖北经典音乐广播主持人哈雷。他用专业富有磁性的语调,陪孩子们一起琅琅诵读这篇激励过很多人的经典之作。

孩子们说,这篇文章在语文书里有,自己看比较平面,专业主持人带着朗读,别有一种感情与风味,特别有意义,虽然时间不长,但让人记忆深刻。

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文章,哈雷也深有感触。《少年中国说》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哈雷说,得到捐助的孩子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相对较弱,但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恰是关键起步期,“让他们诵读经典,激发朝气与进取心,是捐赠物资之外的重要精神鼓励。”

大屋陈学生剪影

王文悦:家中墙上挂着自己的画

每次回家,王文悦都能在父母房间里,看到自己画的全家福。画上有爸爸、妈妈还有她。

这是王文悦最骄傲的一幅画作。

王文悦的爸爸是一名渔夫,因此王文悦看到父亲的机会非常少,这让她很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今年10岁的王文悦最喜欢画画和看书,每个星期的班会课是难得的阅读时间,每到这时候,王文悦都会拿出学校图书角里郑渊洁的书看,“这样的时间太宝贵了。”王文悦说。

身为语文课代表的她,最喜欢上的课却是数学。“老师说话很幽默,上课还可以玩游戏。感觉气氛很好。”王文悦笑着说。

陈佳宜:最拿手的菜是酸辣土豆丝

四年级的陈佳宜在学校是小班长,在家中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周末父母都需要下地务农,没时间给姐妹俩做饭,陈佳宜就自己下厨,做饭给妹妹吃。

“妹妹说我做的土豆丝很好吃。”陈佳宜有些骄傲地说,吃完饭后,她会和妹妹在家里跳舞,这次学校“六一”儿童节组织的舞蹈比赛,陈佳宜说她希望班上的舞蹈能进前三名。

不过,在陈佳宜心中,她有一个不能说的小秘密。“其实我想考取音乐学院,当一名歌唱家。”但家里的情况并不富裕,陈佳宜说这也只是一个梦。

万斌:“六一”希望父母能回家

11岁的万斌被称为班上的“小管家”,因为他掌管着班上的钥匙。

看起来像“小萝卜头”的他最喜欢上体育课,每次体育课,他都会和小伙伴比赛,谁倒立的时间最长,不过每次他都屈居第二。

万斌的父母都在河南打工,自己跟着奶奶租房住。如果要回自己的家,万斌需要和奶奶步行4小时,走到乡下的老家。

最长的一次,万斌将近1年没有见到父母。“最近在家有没有调皮啊?成绩怎么样?”接到父母的电话,是万斌最开心的时候。

“有时候,想爸爸妈妈了,我就偷偷把放在抽屉里的照片拿出来看看。那是我们的合影。”万斌期待地说。

说到“六一”儿童节,万斌就想爸爸妈妈能回家陪他。“太想他们了。”万斌害羞地笑了。

桂玉凤:喜欢练柳体,梦想走出农村

已经读八年级的桂玉凤,因为平时父母务农忙,每个星期只有周末才能见到父母,这也是她一周最期待的事情。

“在我们家里,第二名和倒数第一名没有区别!”桂玉凤记得,六年级的时候,自己很努力得来的成绩没获得爸爸的认可,她为此难过了很久。

爸爸希望桂玉凤能有一天走出农村,去大城市里闯荡。

加入了学校的书法社团后,练书法成了桂玉凤的习惯,最喜欢柳体字。桂玉凤目前就想好好学习,“只有成绩好了,我才能走出这里。”桂玉凤坚信。

文:冯欣楠彭凯李洋摄影:毛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