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王成龙、通讯员祝丽芳、刘君)昨日,武汉市江岸区五福小区22号楼居民徐德清拧开自家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流进脸盆。他舀起一碗水凑近细闻,“终于没异味了”。
五福小区22号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自来水由市政管网注入楼顶的铁皮水箱,蓄水后向整栋楼供水。尽管水箱每年清理,但日积月累,箱底还是沉积了近20厘米厚的铁渣。徐德清回忆,自来水常有异味,沉淀一会还能看到小黑点。部分居民买桶装水饮用,自来水用于洗菜等。
由于无物业、无维修基金,而整体改造一套二次供水设施,涉及泵房建设、管网布设、水表入户等,费用至少100万元。这笔钱若全由政府掏,财政压力太大;若由居民参与出资,又常“众口难调”。
去年起,江岸区从设计院、水务局、水务集团等单位抽调专业力量,组建30人的调查团队,针对老旧社区二次供水的水质、水压、漏水等情况进行摸底,找准饮水痛点,分析病因,并由区政府出资对老旧社区供水设施实施“微创手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局部维修,既解决老旧社区供水难,又减少资金压力。
本月5日,五福小区22号楼迎来新水箱。原先的铁皮水箱被切割、搬离,新换的不锈钢水箱由钢板制成,不会脱皮,基本免清洗,仅用2万多元,14户居民告别了“异味水”。
至今,江岸区政府已斥资600余万元,通过更换水管、更换水箱或新建水泵等局部改造方式,解决了78个点位的二次供水难题。与此同时,该区还投入1235万元,对5个条件成熟的老旧小区实施二次供水设施的整体改造。“除了解决供水难题,‘微创手术’还留下珍贵的修缮资料。”江岸区水务局排水科科长杨凡说,调查人员发现,大部分老旧社区的供水设施资料图早已遗失,管网走向、泵机情况成了“糊涂账”,增加了改造施工难度。该区在为老旧社区更新供水设施时,按照“一楼一档”为供水设施重新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