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新生代”王荔讲述舞台背后故事 闯进陈伯华病房主动表演
2017-05-14 11:5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记者宋磊 余坦坦 罗斌 通讯员卢锦锋

王荔与戏迷互动交流 记者刘斌 摄

一位武汉戏曲演员将汉剧首次搬上央视春晚舞台,她表演的《王昭君》让全国观众领略汉剧魅力。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武汉汉剧院演出团第一副团长王荔。

昨日,王荔登上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第165期,与观众分享她的汉剧感悟和舞台故事。

初学练功“每天都是哭着过去的”

父母当初并不支持王荔学汉剧,后来母亲觉得孩子有副好嗓子,不唱戏可惜了,才让12岁的她接受科班训练。因个头大,柔韧性不够,劈横叉、压腿、下腰对她来说,如同受刑,痛苦不堪。“那时,每天都是哭着过去的,但我不想放弃”。

凭着一股倔劲,大半年后,王荔硬是从全省千余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武汉市艺术学校汉剧班。2002年毕业后,进入武汉汉剧院工作。

50多天排演《王昭君》斩获全国金奖

王荔说,主演《王昭君》成功是她戏曲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2003年,王荔刻苦训练,业务稳定提升,但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当上主角,甚至在剧院坐“冷板凳”,让她心灰意冷,三年没有登上汉剧舞台。

王荔没有一天中断过练功,经常在剧院过道里一个人孤独地练习,并尽量让自己心情乐观。那段时间,王荔研究芭蕾舞、话剧、歌剧,后又调到武汉京剧院学京剧,这些为她汉剧唱腔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荔尝试将西洋美声、京剧唱腔融入汉剧,一改传统汉剧唱腔尖锐、单薄的音色,创新出更圆润、厚实、有力的汉剧女声。还借鉴芭蕾舞动作,让舞台动作更柔美、雅致。

2006年底,市汉剧院新排汉剧《王昭君》,王荔被主创人员相中,开始了52天的封闭排演。“每天就是看记谱子、自己琢磨唱腔,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终于,由王荔主演的《王昭君》,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金奖。“挫折是人生的低谷,也是‘跳板’,能让我学会更多”。

“死脸皮”赢得汉剧大师青睐

在艺校学习期间,王荔学唱陈伯华代表剧《宇宙锋》,总找不到感觉、差点味道。一天,她跟母亲讲了自己的困惑,母亲对她说:你敢不敢去找陈伯华?王荔说:敢!于是,她穿着戏服,顶着盛夏烈日,满头大汗闯进陈伯华的病房,愣头愣脑提出求教要求,并主动开始表演,但演了十几遍都让陈伯华不停摇头。

王荔戏称自己是“王大胆”“死脸皮”,之后,她多次拜访求教,让陈伯华对她产生好感,收下这个徒弟,甚至把她看成孙女。“她平易近人、思想前卫,有大师风范。”王荔牢记恩师一句话:“学我,但不要像我。”

“为了汉剧,她用生命守护,我也要一样”。

[分享人生精彩]

报名电话

59222222

1.拨打讲堂热线电话13377853101;

2.发送邮件至705715760@qq.com;

3.新浪微博@长江日报;

4.加市民大讲堂QQ群215893491;

5.加市民大讲堂微信号。

互动>>>

现场普及戏曲常识

观众不懂汉剧 演员有责任

昨日市民大讲堂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来自育才小学、武汉市艺校的学生上台演唱,中老年戏迷现场提问,王荔认真指导表演,耐心解答提问。

得知台下观众很多是戏迷、歌迷,王荔分享了一个演唱小诀窍——用肚子唱。她说,很多人唱歌有误区,认为唱歌唱戏靠嗓子,其实不然,学会用气沉丹田,声音才更浑厚、有穿透力。

一位老年观众说,他是位楚剧迷,很少听汉剧,感觉汉剧和京剧很像,他想知道汉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王荔用歌曲来解释戏曲:楚剧、越剧、黄梅戏等如同通俗歌曲,用真嗓唱,唱词多是白话文,强调生活情趣;汉剧、京剧、昆剧等如同美声歌曲,多用假嗓,更讲究专业发声,唱词也多是文言文,更讲究诗意与格调。京剧来源于汉剧,在很多地方的确很相似,但比起京剧,汉剧声腔多用一字板,声线更平直,字与字间隔更紧密。

“听不出汉剧与京剧的区别,是我们汉剧演员的责任,汉剧的普及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让更多人熟悉汉剧。”王荔说。 (宋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