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湖外排通道东杨港汛前通水 淤堵小水沟变“海绵”园林式港渠
2017-05-10 20:00: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0日讯(张晟 通讯员赵越 郑园园)作为杨春湖外排的唯一出口,东杨港仅用了8个月就“化腐朽为神奇”:渠道从淤塞严重的小水沟变成畅通无阻的重要排水港渠,岸上从菜地、窝棚变身为海绵式园林。

  长江日报记者昨日从碧水集团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公司获悉,继今年4月初开始应急通水后,东杨港经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已正式通水,目前两岸海绵设施建设已告完成,绿化等工程也已收尾。东杨港改造工程是我市今年5月底前必须投用的14项工程之一。

拓宽渠道,通水能力成倍提升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公司工程部负责人李志强表示,东杨港是连接杨春湖和东湖港的一条渠道,全长445米。在没有进行改造前,东杨港最窄处仅有5米宽,最宽处也仅有十多米。去年9月,东杨港开始改造,对渠道的拓挖成为重中之重。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探访发现,现在东杨港水面较为宽阔,约有二三十米宽。李志强说,改造后的东杨港渠道从剖面看是一个梯形,下部宽度达到11至24米,市民可以看到的水面宽度相应达到21至34米不等。目前东杨港内已经蓄水,水深约1.6米。

  据悉,东杨港是杨春湖外排的唯一出口,其通水能力目前成倍提升,能有效提升周边地区、特别是武汉火车站的排渍能力。从应急通水到正式通水,约1个月内,武汉火车站经历了多场强降雨的检验,均安然无恙。

生态化改造,原木桩替代混凝土驳岸

  李志强说,东杨港的两岸均采取了海绵化改造,新建了雨水花园生态草沟等,并进行了绿化造景,形成了两座小型园林隔岸相望的场景。

  记者在园内走访发现,地面主路铺设了黑灰色的透水砖,小路上则用碎青石板拼接,缝隙处植草。李志强说,碎青石板路面也经过了海绵化改造,其下方有碎石层、沙层和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落地后经过下渗、过滤、收集后外排至东杨港内,拉长了雨水进入港渠内的时间,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走在东杨港的岸边,给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绿树成荫,景观矮墙和起伏的地势相搭配,给这个海绵式园林增色不少。东杨港的驳岸使用生态原木桩打造,放弃了传统的混凝土式驳岸。使用生态原木桩,岸边配以水生植物,更有利于保护水质,也有利于小鱼小虾栖息、繁衍。

  东杨港的改造工程是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东湖港沿线正在植树和绿化,跨港的桥梁也在施工建设中,全部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底完工。

责编:王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