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在汉近一年创作62首歌曲 老通城是他创作的主要地点
2017-05-05 07:27: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汉口学院学生倾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汉创作抗战救亡歌曲的故事 记者陈卓 摄

(李婷 通讯员祝丽芳)谈起吉庆街,大家多想到老字号美食和民间文艺表演,鲜有人知道它与抗战历史的渊源。昨日“百场大学生红色主题班会走进江岸”活动中,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健向汉口学院管理学院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吉庆街创作、公演抗战救亡歌曲,激发民众斗志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纷纷来到武汉,当时武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1937年10月,冼星海也辗转来到武汉。在汉期间,冼星海组织了歌咏队,深入工厂、学校、伤兵医院,教唱抗日歌曲,激发民众斗志。

酷爱音乐的武汉大学学生曾昭正是老通城的少东家,与冼星海私交甚好,老通城也成了他创作的主要地点,他在这里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

“老通城的旧址就在现在的吉庆街。”宋健介绍,在这里,冼星海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支曲子是《游击军》。它由从抗日前线归来的武汉大学学生先珂作词。当时看到词后,冼星海灵感涌动,不到一支烟的工夫,一首鼓舞人心的抗战歌曲就谱好了,不久后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

“当时冼星海等一批文化界人士都是老通城的‘座上客’,吉庆街也成为很多抗日歌曲演唱的地方,冼星海在这组织演唱了《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作品。”

冼星海在汉近一年,共创作了62首歌曲,《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都是他在武汉所作的名曲。他的创作风格也在武汉发生了转变,从来汉前的悲愤抑郁变成热烈雄壮,激荡人心。

宋健说,1937年到1938年武汉抗战时期的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反映了民族的呼声、国家的命运,记录了时代风云与人民心声。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深入人心,救亡歌声响彻长城内外,传遍大江南北,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