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钱少年李想响(右一)
本报讯(杨蔚 通讯员孙伟)“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最近,一对父子在面对路人遗失的钱包时发生分歧:爸爸顾忌被骗不想管闲事,儿子却执意捡起并交给民警。昨天,武汉晚报记者了解到这起“捡不捡”事件。
4月21日下午5点20分,家住江汉区北湖街人智里环保社区的李国才骑着自行车,载着在武汉市第12初级中学上学的儿子李想响放学回家。路过北湖路天下晶立方小区附近的人行道上时,儿子李想响突然喊道:“爸爸有个钱包。”李国才忙刹车停下,这才看到旁边地上有个棕色、鼓鼓的钱包,儿子已跳下车捡起。包里有一扎百元钞票、几张银行卡、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公交卡。
“爸爸,我们打110报警吧。”听到儿子的建议,李国才突然想起五六年前妻弟正是因为捡了一个钱包被人骗了几百元钱,又联想到社会上出现一些本是做好事却被他人讹上的事情。万一这掉在马路上的钱包是个骗局,或到时失主称钱不对数,这都会让原本生活不易的家庭“惹不起”。
想到这里,李国才对儿子说:“咱们能不管这钱包么,你把它放回原处,若交出去了万一丢钱包的人说钱对不上,那我们说不清楚自找麻烦。”李国才说,他既不想将他人钱包占为己有,也不想主动捡起,但他们可以守在原地等失主自己回来找。
“小姨上次丢了钱包很着急。这个失主肯定也很着急。”儿子不肯放下钱包,还反复跟李国才说钱包里面的身份证、银行卡对失主很重要。“爸爸,从小你不是告诉我,要做诚实的人,捡到东西一定要交给警察叔叔么?”
儿子的执着让李国才既欣慰又为难。他想,不能让负面的东西影响儿子的是非观。况且几十分钟过去了,也确实没有人过来询问。李国才想起北湖街派出所就在附近,赶紧带着儿子把钱包交到了民警手中。
三天后,在北湖街派出所民警的积极寻找下,失主吴桂华领回了自己的钱包,包内1716元现金和其他物件一样不少,失主十分感激。
对 话
记者:为什么会有所顾虑呢?
李国才:妻子的弟弟以前因为捡了一个钱包,被骗了几百元钱。这几年社会上不是经常有帮着扶了老人,被老人冤枉的事情么?或者万一失主说包里钱的数目不对,说是我们拿了怎么办?我考虑比较多。因为家里生活很艰难,靠妻子的低保和我的小按摩店勉强度日,当时实在怕惹麻烦。
记者:后来为什么又和儿子一起交给警察了呢?
李国才:我和妻子一直教育儿子道德品行一定要端正。虽然我有顾虑,但我不想误导孩子的是非观念。我希望维护他正义的品行,这是难能可贵的。有好品行才能在社会上生存。
记者:为什么要执意交给警察?
李想响:从小爸爸告诉我要做诚实的人,捡到东西一定要交给警察。而且我小姨丢过钱包,补办身份证和银行卡很麻烦,她很着急。我不想别人失主也像小姨一样着急。
记者:社会上有很多人做了好事却被人冤枉,你不怕么?
李想响:我为什么要怕?我是在做好事。
记者:长大了想做什么?
李想响:军医。我爸爸当过兵,我很崇拜他。我又想给妈妈治病,当医生。所以,我想做军医。
时 评
呵护孩子纯净的内心
尽管“扶不扶”已成为近年来舆论场里的热点话题,依然很难想象,就连“捡不捡”也会成为一个需要纠结的问题。
但作为局外人,又很难苛责这位父亲内心的顾虑。反而必须承认,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依据。特别是考虑到有过亲人因此而遭遇尴尬的“前车之鉴”,选择置身事外以规避潜在风险,也是一个成年人出于自身社会经验的理性决定:视而不见虽谈不上拾金不昧的高尚,至少不会背上多大的道德包袱。
好在,这样的顾虑,在一个孩子眼里并不存在。“捡到财物交给警察”的朴素观念,依然牢牢扎根在他的心中。在他看来,“拾金不昧”并非是一个可供掂量权衡的选项,而是自然而然的“必选动作”。这或许是因为年少的他尚“未经世事”,但这样的单纯无疑更加珍贵。
令人欣慰的是,在孩子的影响下,这位父亲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而在民警的帮助下,故事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可以想见,当物归原主的消息传来时,孩子内心是多么快乐,父亲的形象也会因此更加高大。
这个故事,可以看做是一场包括父亲和民警在内的成年人,对孩子纯净内心的集体保护。另一方面,这何尝不是成年人用以自省的机会:面对类似的纠结,我们是否更应该向孩子学习?而能否从根源上消除这样的纠结,则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