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2条地铁线同时在建 今年争取再开工两条线
2017-05-02 15:16:00 来源:C-- 长江日报

原标题:“五一”国际劳动节——武汉地铁人坚守岗位“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武汉地铁人没有休假,他们身处于建设现场

\

\

\

原标题:“五一”国际劳动节——

武汉地铁人坚守岗位“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武汉地铁人没有休假,他们身处于建设现场,努力开掘地下新线路;他们奋战在运营一线,为全体市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近几年,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一年一个台阶,从2012年至2015年每年建成1条新线,2016年更是实现了从“一年开通一条线”到“一年开通两条线”的新跨越。从建设规模来看,现阶段我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有12条,在建里程突破225公里。“十三五”时期,武汉轨道交通将实现每年至少建成2条轨道交通线路目标,至2020年武汉前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全部建成通车,届时通车里程达401公里,在武汉基本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轨道交通网络。

今年,武汉地铁集团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 目标,实施战略提速,计划开通8号线一期和阳逻线,新开工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2号线,争取开工16号线、前川线。

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由集团公司下属的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承担,现阶段运营6条线,总里程达181公里。多来年,地铁运营公司始终坚持“安全、准点、便捷、文明”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运营线路运能,缩短列车行车间隔,优化服务质量,营造安全环境,保持连续安全运营12年、4500多天记录,日均客运量257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突破315万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超过33%,过江客流分担超过为37%。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汉地铁集团上下拼搏赶超,牢固树立“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紧紧围绕线网建设规划目标,深化“地铁+物业”战略,创新突破筹融资模式,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土地储备、物业开发和资源经营“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谱写了武汉城建和交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8号线一期工程越江段业主代表李江龙——

给盾构机换刀千余把

·他们的故事·

俯瞰光谷广场综合体

8号线一期工程越江段盾构机经历了第23次换刀。站在盾构机“肚子里”不到10分钟,业主代表李江龙和换刀的4名工人脸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两个小时后,一把已被砾石磨平的先行刀被从盾构机上抽了出来,一把新刀被换了进去。李江龙现场确认各个环节无误后,盾构机再次启动,缓缓向前推进。

李江龙称,为了解决胶结砾岩这一难题,盾构机累计已换刀千余把,而在江底40米深的盾构机机仓内换刀,压强大,安全必须放在首位。最顺利换一把刀2个小时,长的8个小时,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武汉地铁的业主代表必须到现场,他说这是“规矩”。

8号线一期工程徐家棚车站属于一级阶地,在长江边建车站,开挖基坑,涌水涌砂是最大的风险源。更为关键的是,该站还是三层站,长571米、最宽处有68米,深度约为8层楼高;开挖的土方达48万立方米,相当于把一个足球场大的面积堆70米高渣土。

开挖时,李江龙专门建了一个“徐家棚基坑开挖”微信群,10余个好友分别是土建总监、项目经理、第三方监测、施工监测、技术主管和总工程师等,他们共享30组数据。地面沉降、墙体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信息,每4小时更新一次,上次什么状态,本次什么状态,都要进行对比。一旦数据超出允许值,迅速分析,拿出对策。

李江龙白天巡视,晚上对着监视器查看施工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挖掘到20-40米深处,基坑快见底了,风险却成倍增大,他说,这时必须钉在工地,否则极有可能“打个盹”,挖掘机“一爪子下去,水就涌出来了” 。

4个月时间,徐家棚车站主体结构完工,未出现一个渗漏点。李江龙说:“悬着的心这时才放到肚子里。”如今,李江龙担任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段业主代表已3个年头了。而1985年出生的他,白发已染鬓角。

光谷广场综合体业主代表王振洋——

站坑内掐点调配渣土车

8号线越江段施工现场

在光谷大转盘下,有一个叫做光谷广场综合体的项目,该项目包含地铁2号线南延线、11号线和远期规划的9号线等3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地下公共空间和鲁磨路、珞喻路等2条市政下穿通道工程,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体量大、施工范围广、结构复杂,担任该项目的业主代表名叫王振洋,是一名硕士刚毕业两年的“学生娃”,他说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他每天都是“咬牙前行”,下决心要把项目做好。

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综合体一期基坑开始土方开挖。光谷广场周边车流、人流密集,交通压力巨大。土方白天禁止运输,允许运输的时间为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4时。王振洋称,圆盘中区一期工程48万立方米的土方量,按照每车10立方米,也要运约5万车次, 因此他一年里很多时间都通宵值班。

每天晚上,王振洋都驻守在施工现场,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一起,根据工地周边的交通状况、工地内作业面的分布情况、机械的作业效率、土方的运距等实际情况来安排、调度土方运输车,充分利用有限的出土时间来安排土方运输。

一次,开挖期间受下雨影响,大量土方被积压在施工场。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在平时采用70余台渣土车往返运输即可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他及时调整方案,安排100余台渣土车参加运输。王振洋称,当时他站在基坑内,观察每台挖机装满一辆车的时间,并掌握前一台车与后一台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合理调配运输车数量。他称,车多了,易阻塞交通,而车与车之间的间隔大了,挖掘机就会空闲。当晚,直到运输完场内的6000余立方米渣土,他才发现自己的嗓子早就嘶哑了。

纸坊线业主代表王向远——

出门标配:深筒雨鞋+手电筒

光谷广场综合体

每天脚穿一双深筒雨鞋,手里拿着一支手电筒,这是纸坊线业主代表王向远的出门“标配”;即便是晴天,也是一身的泥,而这,则是他在同事眼中的画像。

纸坊大街站至地铁小镇站区间长2.6公里,区间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灰岩、砂质泥岩,岩溶专勘已揭示溶洞就达144个,隧道开挖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向探测到的溶洞内注水泥浆充填。

在施工进行到工程量的四分之一时,就发现了50多个溶洞,这在武汉地铁施工中较为罕见。而让他更未想到的是,后面在区间隧道内还发现了一个深达13米高的溶洞。纸坊大街是双向四车道,溶洞正在机动车道的下方。为了不影响交通和确保施工进度,王向远和施工单位同交管部门沟通,先后倒边4次进行溶洞处理。

期间,年仅2岁的儿子天天哭着闹着想爸爸,而家住武湖的他,距离工地约50多公里,每天来回都需要3小时。为此,他让爱人到工地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儿子想他时就带到工地边看一看。

地下隧道区间先后设置了1号井(深达49米)、2号井(深达26米);出入场线区间长达1.3公里,设置了3号竖井,更是深达63米。

从去年9月,王向远每间隔一天都要轮流到3个作业井巡查地下岩层情况,检查作业进度和施工安全。特别是到深达63米的3号井,相当于20多层的高楼,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一上一下,全靠手脚并用,每次都需要二三十分钟。

王向远说,因地下岩层里有很多裂隙水和溶洞充填水,混合上溶洞中充填的粘土,作业面附近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很多淤泥,这时皮鞋根本派不上用场。每次下井前,王向远都要穿上深筒的雨鞋。一天至少巡查两口井,每次要检查1个多小时,出井时基本浑身都是泥。

王向远说,直到今年3月,3口作业井安装上了工业电梯,他才结束了徒步下井的历史。而在7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穿坏了3双雨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