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近照
一夜之间,44岁的襄阳打工嫂范雨素凭借《我是范雨素》一文意外走红。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试图联系身在北京的范雨素,而她的手机几乎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梳理她的走红,以及走访了她在襄阳的家人后,一位坚强励志的农民女作家跃然笔下。
北漂打工嫂的人生逆袭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开头,直白的陈述击中人心。
这位44岁的襄阳打工嫂在文中回忆了她的人生。由于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范雨素20岁时到北京打工,因“手笨”挣钱困难,她草草嫁给一个东北人,后生下两个女儿。经历了丈夫的家暴和酗酒后,她带着两个女儿回襄阳老家短住,后重回北京打工,当育儿嫂替人看护孩子。
尽管生活艰难,热爱文学的范雨素从未放弃过读书和写作。2014年,她参加租住地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在指导老师支持下写作。她利用闲暇时间写下十万字,并节选部分内容修改后,在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上发表了《农民大哥》和《我是范雨素》两篇文章。
《我是范雨素》一文,平淡中带着幽默,在4月24日发表后,不到一天就收获了10万+的点击量。打工嫂与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叠加,完成了范雨素农民女作家的人生逆袭。
“她从小就心大,做事有主见”
在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镇打伙村,范雨素笔下“英雄般的母亲”张先芝今年整整80岁,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行动利索。
“她该不是犯了啥事吧?”面对记者,这位当了27年大队妇女主任的老党员本能地为女儿担忧:“她的命太苦了,我一想到她就整夜整夜地哭。”
范雨素的父亲是复员军人,在公社拖拉机站当技术员,爱读书的习惯深深影响了5个子女。家里再苦再穷,只要孩子买书就一定满足,这个家庭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学校多次请他们去做典型发言。
“她自小心就大,做事有主见。”张先芝说女儿上初中时自己改了名字,12岁时曾离家出走流浪到海南,回来后说要好好读书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可是高中没上几天,她就跑回家说要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后在二哥的帮助下,她当上了民办教师。
20岁时,范雨素跑到北京闯世界,婚姻不顺利,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她已7年多没回家看过老母亲了,但每隔上十天,就会打回电话拉拉家常,经常是说到一半就匆匆挂断:“我要忙啦。”
张先芝打开一个麻袋,里面满是报刊杂志。记者一番翻拣后,找到了几本范雨素当老师时的备课本和摘抄本,老人担心报刊堆久了易引起火灾,准备把它们当引火柴烧。
对于女儿的走红,老人并不在意,当了一辈子红娘的她,更希望女儿早日找到幸福。
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
她的文字控制力很好
“我已经在朋友圈里转发了范雨素的文章。”昨日,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坦言,前一天就关注到了范雨素。
在方方看来,范雨素用一种很平淡很自然的语气来叙述人生经历和家庭经历,这样的情感表达真实且有深度,所以能打动人心,而中国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她的文字控制力很好。”
不少网友认为范雨素会成为“下一位余秀华”。方方认为范雨素目前的作品不多,现在还无法对她未来的写作做出判断,而作家需要有一定的作品量。“余秀华跟她不一样,成名之前就有大量作品累积,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她是个真正的诗人。”方方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用平常心去看待“范雨素现象”。她表示,我省有不少写到这种程度的农村女作家,只是没有人去推,而范雨素的成名有些机缘巧合,有运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