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长江上首次公演
2017-04-27 18:56:00 来源:长江网

       湖北武汉,汉口江滩五福旅游码头。浅桥上,着旗袍、礼帽、长衫等民国元素服装的人们鱼贯而入,不远处的“知音号”,灯光通明的主甲板餐厅和浮沉晃动的近百间客房,浅悠清亮的音乐隐隐飘荡,一场以电影手法打造的介入式互动体验剧从这里拉开序幕。4月26日晚,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著名导演樊跃共同打造的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正式全球公演。
       《知音号》取自武汉“知音之城”的历史,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试图还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武汉的生活图景,为如今的老武汉人提供回忆,年轻新武汉人创造情感维系点。因此,作为表演载体、与剧同名的“知音号”轮船,根据著名导演樊跃的设计,以上世纪初武汉民生公司的“江华号”为原型,打造了一艘上世纪20-30年代风格的蒸汽游轮。露天表演的浅桥上,也是1:1复建还原的老汉口长江码头,并设置以电影工艺做旧的黄包车、吊机、水塔、货箱等怀旧元素,让人感叹如此“考究、精致”。

\
演艺主题游轮“知音号”

       演出以在长江上漂移的方式进行,当这样一艘民国风演艺游轮泛舟江上,船内的风情,更不容错过。首先舞美硬件配备上,船内从一层舞池和酒吧到二、三层的船舱客房,摆设了100多种仿古道具,配备根据年代背景特征全套定制的1600多种灯具,给观众在视觉感官体验上营造了真实的时代环境和舞美效果。听觉方面,作为表演必不可少的环境渲染音乐,整个“知音号”大船配备了由近500只音箱组成整个音频系统,隐蔽地布置在船上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密集的拾音器能敏锐捕捉每一个声音,经由音箱反馈到观众耳朵里,小到演员的一个脚步声、一段对话、一次碰杯,观众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而在多媒体舞美设计上,设计团队数虎图像根据导演组凸显年代效果的要求,在“知音号”A、B、C三个表演区和船头、船尾,做多媒体舞美视觉设计。通过前期给演员们绿幕拍摄和抠像,后期将人像表演合成到船体内外与长江夜景的虚拟场景中,再利用灯光和投影,配合现场真实演员表演,营造出特定场景的故事风情。

\

       故事内容和呈现方面,《知音号》有别于其他浸入式剧目表演,大胆采用介入式表演方式,即不设置固定舞台和固定观众区,让观众与演员交织在一起,甚至在入场时观众还可以换上节目组备好的民国服装,长衫、旗袍、礼帽、披肩,观众也变身剧中人,既是观众、船客,也是演员。你可以在一层舞厅与真正的演员共舞一曲,也可以在二层的某一个舱室如知音一般,与演员面对面坐着,听他们讲述富有时代特色的千姿百态的人生故事,也可能偶遇一位驻足在窗边的演员,静静看他若有所思眺望长江。船上的108位演员,人人都是主角,上演各自不同的故事,他们发生在船上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有倒叙、插叙及人景互动的表演形式,是导演使用电影的方式打造的一种实践性情景剧,颇具创造性。
       无独有偶,千里之外的珠三角同样有着一台游船演出——《船说》,主要采用粤剧、话剧、歌舞、杂技、魔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进全息投影、新媒体装置、大型舞美机械等几种多媒体视觉技术,实现“真人与影像”的虚实互动,将观众带入百年前的红船戏班,共同感受粤剧伶人的戏剧人生与情感故事。而“知音号”这艘体现武汉二三十年代风情的演艺主题游轮,不止是观剧、体验、互动,位于四层甲板的近300平米的“城市记忆博物馆”,还陈列了导演组从全球征集而来的60余件(套)老物件、老故事,更真实确凿地还原着当年的大武汉风情。而且这只是首批展陈,后续还会持续不定期更新,让更多人看到每一件承载着一个时代烙印的展品。

\
展出的武汉城市老物件(部分)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文化旅游演出占据极大的市场,在不少风景名胜区几乎都有规模大小不一、展现当地历史人文和地域特色的演出,但作为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显然不止于此,它要打造的是展演一体化的旅游演出。不仅整合互联网及传统媒体,打造全国独有的“一剧三版”模式(包括《知音号》正剧、Q版梦工厂和云剧场),同时围绕知音、长江、码头等老汉口系列文化做强《知音号》文化IP,打造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和全国独有的文化服务双IP模式。这是《知音号》的野心,或许也是未来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向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