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青土堤变绿色缓坡公园 6月1日开园
2017-03-31 08:0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提前探访即将在6月1日开园的青山江滩二期,百年武青堤已变身缓坡公园,不仅较原有的土堤更坚固更生态。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武青堤为长江一级干堤,自铁机路到武丰闸段全长9公里,上游与武昌区堤防相连,下游与武惠堤堤防相接,现状为土堤结构,滩地总面积150公顷。

为根除原堤段的渗漏险情、改善武汉滨江环境,2013年武青堤开始改造。改造前,关于武青堤土堤是去是留,曾引发一场争论。昨日,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孟建军揭秘青山江滩的设计内幕。

资料记载,武昌城北至青山,一经夏汛或春汛稍大,便遭漫溃,将沙湖及现在的东湖连成一片。清末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利用湖北赈捐余款,修成红关至青山30里大堤,称武丰堤,即今武青堤前身。

孟建军说,新中国成立后,武青堤先后经历了两次加固,分别在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8米宽的堤身在中间,1.3米宽的坡身在两侧,这一对称的梯形结构,使得武青堤在武汉两江四岸的一众土堤间,模样最“标致”。

但武青堤仍存在着防洪隐患。其为土堤,堤质较差,内部填筑质量不好,长江高水位时有散浸险情发生。

此次改造,是学习此前经验改为钢筋混凝土,还是沿用土身?第一轮方案中,钢筋混凝土胜出,因为它可使堤身更坚固。 青山的不少老街坊对钢筋混凝土方案有些失望,他们纷纷反映,昔日土堤绵延,水杉青翠、野花飘香,堤坡上留下少时奔跑的足迹。江滩的建设,能不能考虑留住这些美好记忆?

经过反复讨论,设计人员提出缓坡式的建设方式,即在维持原堤高度、临江大道一侧堤脚不变情况下,将临江一侧的坡度放缓,通过培土方式使堤顶向长江一侧移动至少20米。

“原本堤身加堤坡的宽度为40米,现在却有近80米”,孟建军坦言,这种设计意味着改造后的武青堤会向城市要空间,这一度让设计人员有所顾虑。最终,市政府决定,武青堤的改造不仅要确保防洪安全,还要充分结合城市滨水区域规划建设,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凸显生态、绿色,“与其要一座高高在上、不被市民亲近的大堤,不如拿掉高墙,让大堤敞开怀抱。”

最终,武青堤沿用土身的方案一锤定音,并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支持。

碧水集团水投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整个青山江滩少有硬化道路,改以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木制栈道为主。绿化面积占到八成,是目前所有江滩中绿化比例最高的。位于堤顶的7.5公里长绿道由一期延长至二期,人们可从一期起点二七长江大桥下方,一路散步或骑行至二期终点武丰闸。

昨日,从临江大道一侧看过去,青山江滩二期柔和的坡地与周边城市道路、绿化带等融为一体。拾级而上,偶遇青山老街坊康先生。他说,以前堤很高,来一趟很费劲。现在不一样了,滩地和堤身变为坡地,和缓许多,上上下下很方便。

被占用的城市空间,加以景观提升后,重新“还”给了市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