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于歆砚
本报记者董园园实习生赵佩娟通讯员孙月
今年18岁的于歆砚就读于武汉外校英中IB班,现已被牛津大学古代和现代历史专业预录取,他是今年华中地区唯一被该校该专业录取的学生。据记者了解,此专业去年全球仅录取18人。此外,于歆砚还同时被加拿大女王大学录取,并获得9000加币奖学金。
受文学院教授爸爸影响大
作为世界顶级名校,牛津大学的人文科学向来强势。于歆砚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历史这一方向,是因为从小对人文科学尤其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这一兴趣更多受爸爸的影响。
于歆砚的爸爸是一名文学院教授,从小耳濡目染之下,于歆砚接触了不同类型的文史哲图书。由于识字较早,他4岁就可以看连环画版的《三国演义》,小学一年级已经读完除《红楼梦》之外的其他三大名著,三年级开始接触英国的奇幻文学,六年级兴趣转向历史方面。到小学毕业,心中已经大致能描绘出中国史的梗概和外国史的轮廓。初中三年于歆砚主攻外国史,尤其喜欢阅读古希腊和西罗马史。中考结束后阅读兴趣又回归到文学领域,开始阅读世界名著,特别是20世纪大文豪的作品。
受爸爸影响,于歆砚非常喜欢读书,涉猎极广,书单里包括赫伯特·巴特菲尔德的《历史的辉格解释》和色诺芬的《希腊史》等。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于歆砚对某类书的兴趣不会浅尝辄止,喜欢深挖、钻研、读系列书是他读书的一大特点,初三时迷上了国外推理小说,就把一系列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全看了。
真正把历史作为专业方向是于歆砚进入高中后做的决定,父母并未干涉。他坦言,选择历史方向今后可能无名无利,可就是爱这门学科。
学成会回国从事教育相关工作
于歆砚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牛津大学,一是个人比较喜欢古典文学,而中国大学目前几乎没有类似的课程设置;二是名校情结,能带给他优秀的教育和文化,而不是名利。
对于进入牛津大学后的专业偏向,于歆砚认为可能持续关注并学习中国历史,“不管学什么,都要先把自己的国家搞懂”。未来他打算在牛津大学读完本科后申请去普林斯顿大学读硕士。
于歆砚很肯定地表示,学业完成后会回国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尽管从小他的梦想是成为大英博物馆馆长。他认为,虽然现在中国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青少年还是缺乏对于文史的基本了解、重视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