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个“洋雷锋”志愿队(组图)
2017-03-04 15:59:00 来源:荆楚网

 2.jpg

“洋雷锋”志愿队队员们参加公益捐赠

湖北日报(荆楚网)消息(沈素芬 通讯员党波涛 武颖)在武汉,有一支“洋雷锋”志愿队,队员们肤色不同,却同样信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操着不同的语言,却一起践行“向雷锋学习”的时代精神。他们,就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生组成的华师“洋雷锋”志愿队。

华师“洋雷锋”志愿队成立于2012年4月,由来自30个国家的几十位留学生组成。团队旨在为武汉社区、学校、医院等提供非营利性的志愿服务,一起学习雷锋精神。

1.jpg

“洋雷锋”阿达姆

  尼日利亚留学生阿达姆成武汉首位“洋雷锋”

  2010年,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阿达姆结识了武汉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春苗小学的校长陈瑛,她邀请阿达姆给孩子们教英语。第一次因为不熟悉路,715公交车一路颠簸,等到达了复兴二村站时,他不敢相信,校长和几个老师,还有孩子担心他会迷路,居然早就在站牌处等待自己的到来。阿达姆很感动,说:“他们都很高兴看到我,我感受到了春苗的热情,心里好高兴。”

  从此,阿达姆决定要留在春苗小学教英语。阿达姆每个周末都会早早起床,乘坐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春苗小学。他的辛苦付出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感谢,也感动了武汉市民。媒体称他为“洋雷锋”,阿达姆为自己的这个称号感到骄傲。

  阿达姆知道雷锋是中国的好人,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向雷锋精神靠近。这几年,一起到春苗小学支教的留学生同学越来越多。阿达姆灵机一动,考虑起组织一个团队,让一个人的力量变成一个集体的力量,于是“洋雷锋”志愿队应运而生。

  2013年,阿达姆带领导团队成员赴央视参加《社区英雄》节目,最终为这些中国孩子募集到了25万元“梦想基金”。这笔善款阿达姆捐给了春苗学校,以帮助学校改善基础设施,能够接收更多的农民工孩子使其获得良好教育。

  除了在春苗小学义务支教,“洋雷锋”志愿队还多次帮助利民学校等多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并参与其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参与了七色彩虹幼儿园的支教活动。2015年7月,阿达姆毕业回国前,春苗小学为他举办了欢送会。在最后的欢送会上,阿达姆情绪激动,泣不成声,多次表示他今后如果有机会一定再回江城。而学生们也一一走上台拥抱着他。校长陈瑛对阿达姆说,春苗学校以后就是你的“娘家”,想家了就常回家看看。

4.jpg

“洋雷锋”帕特

薪火相传 武汉“洋雷锋”大量涌现

  阿达姆毕业回国后,“洋雷锋”志愿队队长的接力棒就传递到了来自刚果(金)的留学生帕特手中。

  帕特与志愿者的结缘,是2014年6月前往盲人学校的一次志愿活动。“我们跟盲人玩游戏,闭上眼睛上下楼梯,亲身体验盲人的世界。”这一次的服务,让帕特感受到了盲人朋友看不见光明的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不久后,帕特又前往协和医院陪护白血病儿童。因为本科学习的是临床心理学,他有时候会利用心理学课堂中所学到的方法陪小朋友玩,收获了很多欢乐。两次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志愿者三个字在他心中扎下了根,而一次偶然观看电影《雷锋》的机会,更是让帮助他人发了芽。“我觉得好奇怪,电影画面中的那个人,除了肤色不一样外,不就是我吗?”帕特开玩笑道。

  接过阿达姆队长的接力棒后,帕特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扩充队伍。如今,“洋雷锋”志愿队已有70多人,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队员们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定期开展公益项目,免费提供志愿服务,如义务支教、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双语翻译和绿色环保活动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虽然有时觉得苦累,但志愿活动也在悄然改变着帕特的生活:“自从我当了志愿者,所有所谓的痛苦都随风而去了,我学会了坚持自我、坚持梦想。”而曾经想要和中国同学一起出去散步聊天的愿望,现在也慢慢实现。

  2017年2月26日,在由武汉铁路局团委举办的2017年“小桔灯”青年志愿者服务武铁春运活动表彰文艺汇演举行,华中师范大学荣获2017年“小桔灯”志愿服务铁路武汉春运活动优秀组织奖,帕特连续第二年荣获 “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队员佳妮和王南南均荣获“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洋雷锋”志愿队的队员们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做志愿服务可以认识到更多人,获取到更多知识,通过志愿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与中国社会,而这些是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

3.jpg

“洋雷锋”志愿队队员正在义务为孩子们授课

  志愿服务让留学生爱上中国

  “参加生活实践活动比学习文化课快乐一百倍,但实践活动不是无意义的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体验。这种文化体验会使留学生获得愉悦,得到满足。”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佐斌说,华师一直坚持用爱心文化引导教育留学生,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实践的机会。

  佐斌说,让留学生适应华师,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适应地方风土人情,“洋雷锋”志愿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了解武汉了解中国的平台。学校坚持以人为对象,重视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同中国人打交道,因为对中国人有感情也会对中国有感情。

  “孩子们对阿达姆不舍,阿达姆也疼爱孩子们。”佐斌认为,这对留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在中国的价值。同学们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演讲等知识性文化活动,而要注重让同学们接触生动的人,接触中国文化。

  佐斌表示,学校努力让大家感受到“爱在华师”的校园文化,注重弘扬忠诚博雅的精神。学院支持学生的工作,并且帮助其解决困难。比如《留在华师》杂志,就是由留学生自编自办,校领导、院领导负责杂志质量和内容的把关,并且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最有爱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让每一个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的留学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都能为最有爱的家添砖加瓦。我们的梦想正在通过“洋雷锋”志愿队而成为现实!”佐斌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