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田小春)近日,一则关于新华社记者“冒死”现场亲测福岛核辐射,被手中的辐射剂量仪“震得手麻”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而这款辐射剂量仪正是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
硕士生请缨,助力检测福岛辐射剂量
今年3月11日是日本福岛地震6周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后遗症影响如何?在得知新华社记者将于2月19日赶赴福岛,深入核泄漏禁区用直播的形式探知真相时,谢庆国团队专注于辐射探测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华越轩主动提出,为新华社记者提供仪器与咨询服务。
个人辐射剂量仪可对弱辐射场的细微变化作出快速响应,对辐射超阈值实时报警,帮助用户有效避免非必要的辐射。23日下午3时左右,直播正式开始。看到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华越轩心情沉重:福岛禁区外围的辐射强度依然高达每小时0.4微希沃特,大约是日本其他地方正常环境下辐射剂量的40倍。如在该区域生活一年,累计辐射吸收剂量将比国际标准建议的公众年吸收量高出3倍多。
离核电站越近,辐射数值越高
新华社记者靠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机组,辐射剂量仪的数值飙升,甚至突破每小时200微希沃特,是在东京一些地方测得的辐射值的四五千倍,仪器发出强烈的报警,震得手发麻。
在直播中,新华社记者两日内在福岛累计接受辐射剂量达17.95微希沃特。华越轩分析,这个辐射剂量约为正常环境下的27倍,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一年的平均累计剂量就达9800微希沃特,超过安全值9倍多,将对人体产生极大危害。
将建立辐射剂量分布数据库
事实上,这已不是谢庆国团队第一次参与这样的重大国际事件。2013年和2016年,朝鲜分别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谢庆国团队都是第一时间奔赴中朝边境,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实时发布辐射剂量实测数据。
谢庆国团队已派出专业科研人员在日本各地开展一系列的辐射探测工作,将建立相关的辐射剂量分布数据库,为研究应对福岛核泄漏次生危害、防止核辐射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提供技术支持。
链接>>>
图为辐射剂量仪 华中科大供图
这种技术还可用于早期癌症检测
谢庆国团队还将这款辐射剂量仪所基于的“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简称“数字PET”)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全数字PET中,于2015年研制出全球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或将推动癌症治疗的进步。
2001年以来,华中科大教授谢庆国带领团队致力于全数字化和精准测量的全数字PET研究。基于数字PET技术,谢庆国团队研发出一系列辐射探测产品,使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变成一个个精准数据,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全数字辐射探测解决方案。
谢庆国团队还将数字PET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全数字PET中,于2015年研制出全球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这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人体临床全数字PET,有望推动面向癌症早期检测的PET检查向普及化发展。
据该团队介绍,首台人体临床全数字PET机器对病人做全身检查仅需5分钟,耗时仅为传统设备的一半左右,实现了全数字PET检测又快又准,而检测时的辐射量远比X-RAY、CT、MRI小得多。全数字PET一旦进入临床应用,能提升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并且降低PET检查的价格。
据了解,首台临床全数字PET机器将于今年3月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在国内完成100例临床试验后,将接受有关方面对试验情况进行评估。如一切顺利,临床全数字PET将很快进行量产,投入临床使用。
(见习记者田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