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山江滩美景
(陈倩通讯员付光耀柴华)它因钢而兴,被称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它曾以“十里钢城”瞩目世界。时代的变化风起云涌,这个传统重化工基地,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在武汉市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的历史机遇面前,它将如何完成凤凰涅槃的时代转身?
武汉市人大代表、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用干事创业、拼搏赶超的血性,杀出一条加快转型升级的“血路”,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
城市双修塑形养颜推动城区转变
60年前,毛主席在建设钢厂众多备选方案中,亲手确定的共和国钢铁“长子”武钢,在青山开工建设,从此青山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武钢与青山,也因此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由于历史上青山的发展定位,就是为辖区大企业服务,决定了青山的发展格局就是‘先生产后生活’,‘先工业后商业’。即使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青山区这个传统工业城区光‘灰’的形象依然没有改变。”苏霓斌说,要结合老工业区的“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塑形养颜,推动青山向生态宜业宜居城区转变。
苏霓斌说,落实好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新城发展战略,青山区生态环境建设要发力。一方面,通过落实长江大保护部署,努力探索生态修复的路径模式。按照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市委“建设生态大武汉”的决策部署,启动包括武东、白玉山、北湖在内的30平方公里的北湖生态新城建设。重点围绕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策划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类支撑项目19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落实长江新城发展战略,努力加快青山亮点区域建设,加快核心区域青山矶、红钢城商务城建设,将品质独特性和城区转型史结合起来做文章,打造一个传承历史记忆、扩展交流空间、城区“双修”试验、彰显现代文明的综合体。
强筋壮骨推动肌理更新产业转型
历史上,青山区曾有过辉煌的时光。武钢的工业总产值和地区税收在上世纪80年代曾占到全市三分之一。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武钢效益一路下滑,已经退出千亿板块,直到现在还未转暖。青山由金融危机之前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市第一位,逐步下滑到全市最后一位。苏霓斌说,要重现青山的辉煌,当务之急是强筋壮骨,推进工业城区肌理更新和产业转型。
苏霓斌说,青山在服务传统产业转型转移,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已经制定了累计征收1000万平方米的“三旧”改造五年行动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征收200万平方米以上。按照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的要求,集约节约利用腾退空间,用足用好武钢硅钢年产能200万吨、461厂海洋装备制造行业领先的优势,筹备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盘整盘活武钢码头、外贸码头年吞吐量200万吨,8、9号码头1500多吨的起重量,武东编组站还有30%运能未能释放的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等。力争在“十三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50%。
赶超提神青山开启二次创业步伐
“60年前,10万建设大军在昔日低洼荒芜的芦苇荡,建成了共和国的钢铁‘长子’,挺起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脊梁,形成了艰苦奋斗、不甘人后、工匠创业的青山精神。现在,青山人也能靠敢闯敢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服从大局、不畏艰难的魂魄,在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建设中砥砺前行。”展望未来,苏霓斌信心满怀。
他说,青山建设“一区三城”(转型创新示范区和红钢城商务城、青山镇古城、北湖生态新城)的第二次创业的步伐已经开启,要用干事创业、拼搏赶超的血性杀出一条加快转型升级的“血路”。青山区将抢抓武汉市委市政府规划优化长江主轴、建设长江新城的重大发展机遇,将与谌家矶隔江相望的青山矶周边6.1平方公里的滨江区域,作为青山亮点区域进行打造。今年启动工人村路景观带及北部仓储用地等项目建设,2018年全面建成或提档升级青山码头公园建设,集中启动用地规模约为21公顷的电商学院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青山的亮点区块建设成为具有水天一色、山水相连、江湖连通、时光穿越、生态链接、高铁穿引、洲城一体、产业升级、品质独特和吐故纳新、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转型示范性的“三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