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全媒体(董晓勋 通讯员杨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推进惠民强医,推广健康管理,建设健康武汉。’而去年,我国也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强调加大慢性病防控力度,并倡导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17日,人大代表、市第四医院肾内科主任、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市农工党委员董骏武说,要加强慢性病管理,这涉及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生培训制度的完善等。
董骏武介绍,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且在快速增长中,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85%,其导致的疾病负担比例高达70%。慢性病对人群健康和国民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有效防治慢性病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迫切的民生任务。而我国大陆地区尚缺乏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慢性病防治体系主要依托,从事慢性病治疗、预防与康复工作的各级医院和社区,由于历史原因,该体系在慢性病早发现、终身随访、治疗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绝大多数的慢性病预防工作落在“社区基层医生+患者”二维一体的格局中,同时由于我国医生培训制度不健全,社区医院限于缺少医务人员且业务能力有限,导致社会上出现“重视对慢性病的并发症、危急重症的救治,而忽视了慢性病早期管理”的现状。
如何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
董骏武建议:慢性病是专科性疾病,不是“小病”,既需要完善我们的临床医师培训体系,也需要发改委、物价局、社保局对慢性病管理给予支持,卫计委慢性病质控部门可以从过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管理对社会慢性病人群进行质控分析、管理。大医院的慢性病专科加强对慢性病患者连续性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社保局对其慢性病管理人群通过云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质控分析、医疗成本计算,对比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为后续更大范围推广提供公共卫生学依据。对于可行性方面,他提到:我市普爱医院设计慢性病互联网管理(涵括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完整的疾病管理计划、全面的随访制度,目前已对此有3年的经验积累,建立起2千余例慢病患者临床随访数据库,依托随访平台,保障了患者可以获得完整、连续性疾病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责编: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