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骑着共享单车游玩东湖绿道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摄
春节过后,回到武汉的人们发现,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到处是橙色、黄色的共享单车。骑行方便、随停随走、不怕堵车、解决了短途出行难题……这是摩拜、ofo等共享单车迅速扩张,全城热骑的重要原因。
而在许多市民的意识里,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他们的出行需求,还代表了一种更为时尚的出行方式,这让他们“尝鲜”的意愿更为强烈。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上个月11日早上7点多,家住南湖的吴先生第一次成功预约了离家最近的一辆单车。骑行9分钟后,他就到达雄楚大道图书城公交站。将单车停到路边后,吴先生没等一会儿就坐上BRT1路前往武昌火车站,而后换乘地铁抵达公司所在地中山公园附近。“从那次开始,我上班基本都会骑共享单车去坐公交和地铁。”吴先生称,以前开车时,每天早上必须6点前起床,6点半左右出门,赶在6点50分前驾车上二环线。否则,一过7点,路上便会开启“瘫痪”模式,上去的车辆基本走不动。
有时,吴先生会从家里骑共享单车到街道口坐地铁,只用约25分钟。“单车+公交地铁”的出行方式,让吴先生对时间的把握更加自如。他曾接连买了两辆电动车用来出行,但停靠在地铁站附近时被盗,无奈的吴先生此后只能选择开车上班,直至共享单车的出现。
记者了解到,像吴先生这样的市民并不少,这也正是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解决了从家到地铁或者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这从摩的的变化就能看出端倪。记者探访了多个地铁站,出口处的摩的数量都明显减少。
在循礼门站一出口,曾经每天都有十多辆摩的扎堆,而近日记者探访时,已不足十辆。一位在此跑了多年摩的的师傅称,循礼门这样的市中心,共享单车特别多,出站后骑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少跑十多笔生意,算下来就是近百元钱,有的人还把起步价降了以此来招揽生意。
市民骑行需求多为3公里内
家住香港路的陆先生每次坐车去循礼门洽谈业务时,都要经过台北路或者澳门路,以及循礼门十字路口等几个堵点。“打车本就不容易,不到4公里的距离,加上堵车跑一趟要十一二元。”陆先生说,坐公交车要换乘,堵起车来4公里的短途可能要走半个多小时。
在骑上共享单车后,陆先生从香港路骑行15分钟就能到达循礼门,省心又省力。
共享单车出现后,龚先生再也没有为老婆不愿跟他回爸妈家吃饭而烦恼。“到我爸妈家得步行15分钟以上,而且没有直达公交车,距离不远不近只能打车或者坐摩的。”龚先生说,老婆不愿坐摩的,打车又觉得划不来。
而现在,龚先生可以和老婆一人骑一辆共享单车,骑到父母家不到10分钟,老婆也欣然同意。
根据摩拜单车提供的数据分析,截至目前,用车人骑行距离中,1公里占比40%,1至3公里占比33%,3至5公里占比18%,超过七成市民的骑车需求在3公里以内。
公园绿道里“抢”骑单车
上周六天气晴好,东湖绿道沿路都是租自行车骑行的市民,其中摩拜单车数量最多。“慢慢骑车慢慢看风景,阳光又好,是一种享受。”从汉口专门前来骑行的李女士说,她的计划就是找一辆共享单车在绿道上骑行:“景区自行车的租金比较贵,共享单车更方便。”
记者注意到,在绿道路边和拐角处,几乎只要有人停车,就立马有“抢”车的,更有不少人等着单车,共享率非常高。
上周日,汉口的解放公园和中山公园里,同样有不少骑着共享单车的市民在路上穿行。家住澳门路的秦先生称,晴好天气时,骑自行车本就很惬意,也是游玩的一种方式。体格较小的共享单车更适合在公园、湖边等地骑行,尤其是跟家人朋友一起在园林水畔骑车,心情都会好很多。
在中山公园外,记者还碰到不少市民专门骑着共享单车到公园玩:“我们先用APP查,发现公园周边都没有车了,就干脆提前一两站路,看到有单车就借,一路骑过来玩。”市民彭先生说。
骑共享单车逐渐成为时尚
和滴滴打车一样,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更多市民切身感受到互联网正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基于此,解决了短途出行难题的共享单车,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的出行方式:即使没有单车出行需求,也会注册成为“骑行者”,踩着单车赶时髦。
在武昌汉街一家金融机构上班的市民王先生称,在他身边,出行时习惯找共享单车骑行一段路的朋友日益增多,“单车出行好像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不骑车就落伍了。”王先生说,有私家车的同事也在注册两种共享单车账号,大家出去办事或散步时,会骑一骑单车:“在街头看到骑一样颜色单车的人时,大家还会相视一笑。”
追赶共享单车时尚的中老年人也不少。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就称,一位50多岁的公司高管强烈要求他帮忙注册一个共享单车账号,并带着示范了整个找车、租车和还车过程:“他哪还需要骑车出行,就是图个新鲜,追求年轻人的时尚。”
此外,还有市民称,在人流车流密集时骑共享单车,在交通较为畅通时打车,将两种方式组合起来,出行会变得便利,这也是共享单车带来的时尚高效出行方式。 (曹磊朱泽黄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