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志愿者为“星星的孩子”点亮蓝灯
2017-02-16 22:11: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荆楚网)记者 杨威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星星的孩子”。

01 拷贝.jpg

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上绘画课。蓝灯志愿团供图

2011年11月,在武汉纺织大学校园里,一个以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为名的志愿团队正式成立——蓝灯志愿团。每逢周六上午,这支由艺术、心理、声乐专业志愿者组成的小老师们,给孩子们带来了绘画、音乐、陶艺、舞蹈等艺术类课程,与自闭症儿童交朋友,帮助他们看到希望。

  近日,记者走访武汉纺织大学,倾听老师和家长讲述星儿成长的故事。

  发掘潜能 星星的孩子变画家

  小薇(化名)是一名自闭症患儿,母亲用八年的时间带她四处求医治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积蓄。孤立无援之时,从家长群里得知纺大有个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母女俩走进了“蓝灯”的课堂,这一来就是五年。

  每到周六,小薇和妈妈五点钟便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换乘两趟公交,从汉口赶到光谷,参加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几年来从未缺席。

02.jpg

自闭症患儿小薇(化名)的画作刊登在书籍的封面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志愿者们悉心照料下,小薇由不与人交流,渐渐开始接纳这些可爱的哥哥姐姐们,同时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绘画。通过几年的训练,小薇俨然成了一名小画家,她的两幅画作都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金奖,并且被两部自闭症康复书籍作为封面刊登,还获得了400元的稿费。

  “感谢蓝灯志愿者多年来的付出,他们的专家团队一直用心坚持在做公益,不仅帮助了孩子,也帮助了我们的家庭。”小薇妈妈激动地说。

  远离孤独 星儿渴望有人陪伴

  蓝灯志愿团的孙老师介绍,自闭症儿童常伴有语言发展迟缓、社会交往困难、兴趣狭窄、行为刻板、易怒狂躁等表现,志愿者起初跟星儿的交流并不顺利。星儿不太会与人交流,有的甚至吐口水、动手打人。有一次上课,一名女同学被小孩子狠狠打了一巴掌,当时她就捂着脸跑了出去,泪流满面。面对这些情况,志愿者们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希望帮助星儿们,希望他们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03.jpg

自闭症患儿小宇(化名)的绘画作品。蓝灯志愿团供图

今年28岁的小宇(化名)是蓝灯志愿团服务的“大孩子”,经过长期的互动交流,小宇已经把志愿者当成了朋友。“小宇特别喜欢来我们这里上课,每次都是自己来、自己回家,遇到学校寒暑假停课时,小宇有时也会跑来学校,在教室外来回走动,问老师什么时候开课。”志愿团队的周老师指着手机上一幅熊猫画作的照片兴奋地说,“你看,这张就是小宇画的!”

  像小宇这样的星儿,蓝灯志愿团在6年间服务了2000多人次,有400多名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来。除了开展艺术疗养课程,每逢特定节日,志愿者们也会带着星儿走出校园,一同参与夏令营、公园游玩、圣诞节活动等,帮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家长担忧 长大后孩子怎么办

  “小薇今年18岁,我也50多岁了,在别的家庭都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而我还在为她以后的生存担忧”,小薇妈妈介绍说,小薇正在武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读九年级,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找不到后续教育机构的衔接,孩子面临无处可去,可能再度困在家里,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

  “我现在会锻炼小薇在家里做家务,学习一些技能,尽量减少她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我们家长也希望社会给予自闭症儿童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接受技能培训,让他们能自食其力生活下去。”小薇妈妈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面对自闭症儿童成长的困境,蓝灯志愿团在开展艺术疗养课程之余,也在不断尝试,通过开展家长网上课堂辅导、设立“爱星星”慈善基金募捐、拍卖售卖星儿艺术作品等等,从单纯给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输血”,变为帮助他们“造血”。

  “当你走在街上,发现一个孩子在尖叫或是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时,请不要用异样的目光注视他们。给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就是对星儿莫大的支持。”蓝灯志愿团的周老师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关爱自闭症儿童,帮助“星星的孩子”尽快融入到社会中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