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贤康武汉大学宣传部供图
“‘大学—青年—梦想—创新’,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链条。武汉市提出‘力争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可谓是一个面对青年人才的战略性的决心与诚意,这种大学生战略是效益最高的战略。”昨晚,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说道。
窦贤康说,武汉的教育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之一,大学生则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拼搏赶超,复兴大武汉,武汉市把大学生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刻意为之”的战略部署将对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影响深远。
他还认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像武汉市这样双重对接国家战略的省会城市屈指可数,这种机遇对于青年大学生可谓千载难逢。
机遇、资源与情感是武汉三大优势
“机遇、资源和情感将是武汉市未来留住100万大学生的三大优势。”窦贤康概括道。
“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休戚相关。”他说道,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和坐落于武汉市的高校与国家战略的双重对接意味着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两个维度为青年大学生群体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窦贤康指出,目前,武汉市汇集了全要素的创新、创业资源。即聚集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未来若干年,围绕区域合作、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内陆开放、两型发展的主题,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最为渴望的资金支持、技术扩散和巨大市场资源将进一步汇集在武汉,这就意味着创新创业所亟需的金融脉络、技术脉络、市场脉络和人才脉络在武汉这个关键点上全线贯通,这种资源聚合产生的推动力必将是深刻而巨大的。
“情感是吸引大学生选择未来栖息地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软实力。”窦贤康还补充说道,武汉市山美、水美、城市美、人文美,这种宜居环境无形中召唤着青年大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另一方面,从武汉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将青春最开始的四年留在这里,他们的老师同学校友都在这里,他们一辈子都与武汉有割不断的情感联系。“有了好的机遇,大学生自然愿意将未来的青春继续留在这里。”
多带大学生参观“创谷”提升对城市发展认知
随着武汉城市的崛起,武大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情况如何呢?
窦贤康在书面采访中回复道,从整体上看,武汉市对该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吸引力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武大毕业生留武汉市就业创业的人数约占35%左右。
他分析道,武汉市近年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有很大改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加上便利的交通,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同时,武汉市产业升级进步较快,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一批有影响的企业在汉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分公司,为毕业生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武汉市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对毕业生在汉就业创业的吸引力。
他指出,武汉大学在帮助本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做了不少努力。其中,武汉大学通过建立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基地等系列平台,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实现从校园内到城市中的无缝衔接。
最典型的是,武汉大学通过汇集政府和校友资源,筹集1.5亿元的“珞珈创新天使基金”,支持所有武汉大学毕业生和武汉地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同时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总裁班”,让陈东升、雷军等活跃于全国的校友企业老总为本科生传授创业之道,把资金、经验、人脉和市场一并输送给他们,助其一臂之力。
未来,武汉市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大学生留下来呢?窦贤康建议武汉市进一步加强城市、高校、在汉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开展多样化合作。
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让措施落得了地,让人才愿意留下来;加强平台建设,联合创业服务领军企业、龙头高科技企业等共同开发,建设更多“创谷”,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在武汉创业创新、安居乐业;加强校企科技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校企合作,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创造载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让在校大学生有机会去创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参观考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培养他们对武汉的热爱,增进对武汉的认知。(柯兵通讯员李霄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