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博物馆里的鸡”走红 湖北馆藏鸡玩物笑了
2017-02-13 19:20:0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今年是丁酉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藏在博物馆里的鸡”在微信号上走红。其中,既有早在文物界红透了半边天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也有北宋文艺范儿皇帝宋徽宗所绘的《芙蓉锦鸡图》,还有神秘莫测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鸡,昂首挺立,神气十足,萌翻网友。

其实,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也藏有不少与鸡有关的文物,萌态不输给上述“网红”。2月10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请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副主任王晓钟,武汉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丁燕,为您导览介绍。

  1、省博馆藏的最古老的鸡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出土地: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

石家河文化陶鸡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鸡的艺术形象了。

湖北的石家河文化,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800~4200年,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以陶鸡多见,形体虽小,但轮廓鲜明,颇具神采。还有鸡形陶壶等器物。这些都是长江流域重鸡习俗的早期表现。

上古时期,鸡与鸟被视为同类,野生为鸟,家养为鸡。鸟类具有展翅高飞的自然属性,原始先民将它看作能够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

  2、六朝最流行的鸡首壶

  年代:起于三国,流行于两晋南北朝至隋代

  出土地:武昌、鄂城、江夏等地

省博所藏西晋鸡首壶

省博所藏南朝鸡首壶

省博物馆中藏有的鸡主题文物,以鸡首壶最多,多达26件。武汉市博物馆中也藏有数件。

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天鸡壶。起于三国,流行于两晋至隋代。两晋时期较为常见。

最早的鸡首壶,鸡首为实心,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主要用于装饰。到东晋时期,鸡首壶才向实用功能转化,鸡首由装饰性的实心变为空心,可以出水。至南北朝时,鸡首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用器,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除了鸡嘴与壶腹相通能倒水之外,还出现了龙柄与莲纹装饰。隋代时壶身更高,鸡颈不仅更长,而且作仰首啼鸣状。

武汉市博物馆藏隋代鸡首龙柄壶

因为“鸡”和“吉”谐音,有吉祥、诚信之义。鸡首壶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对于吉祥安宁生活的一种渴望和祈求。

  3、栩栩如生的陶鸡专用于陪葬

  年代:东汉,南北朝,唐代等

  出土地:宜昌、随州、荆州等地

省博藏的东汉时期酱色釉陶鸡

荆州博物馆藏的南北朝时期瓷鸡

省博藏的唐代红陶鸡

湖北也出土了一些东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陶鸡,这些陶鸡通常与其他陶猪、陶狗、陶马一起,专门用于陪葬。

因为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陪葬品是还原墓葬主人生前生活场景,寓意主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什么都不缺。

  4、画家喜欢赠友人的“冠上加官”图

清代张敔所绘花鸟轴

省博物馆藏有清代画家张敔所绘的一幅花鸟轴,以鸡和鸡冠花为主体。雄鸡鸡冠高耸,色泽火红,因“冠”与“官”谐音,将鸡与鸡冠花组合组成“官上加官”,寓意事业有成,仕途光明,步步高升。齐白石、王大羽、王雪涛均有以此类题材创作的绘画。

张敔(1734-1803),字虎人,一字敬之,号雪鸿、茞园等,祖籍安徽桐城。张敔是乾隆二十七年历城举人,曾任湖北房县县令。他主工山水、人物、花鸟,而以花鸟成就最高。

  5、这些“鸡”物件让人爱不释手

镶嵌绿松石的鸡骨器

琥珀雏鸡

省博物馆库房中还收藏有2件鸡主题的杂件,一件镶嵌绿松石的鸡骨器,憨态可掬,一件琥珀雏鸡,色泽通透,翩翩欲飞。(徐颖摄影记者萧灏)

钟祥博物馆藏的明成化双鸡觅食高足杯(民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