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理学博士发明竖版世界地图 还痴迷于诗配照
2017-02-07 08:08:0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郝晓光印制的诗配照台历

  郝晓光在讲解竖版世界地图

作为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发明了竖版世界地图,让人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他还多次自费奔赴藏南,填补了藏南地名的空白。

另一方面,近30年来他一直以研究哲学为乐,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首创者;还沉迷于“诗配照”,勤勉创作130多幅作品;又曾去南极越冬,骑行川藏线,55岁时还游过长约30公里的琼州海峡……

现年59岁的郝晓光,是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队员,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数次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和“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讲坛”做讲座。

发明竖版世界地图让人换一个视角看世界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郝晓光博士的办公室,就见门口挂着一幅一人多高的世界地图,不同的是,它是竖着印制的。靠墙的纸箱内,也放着一大摞这样的竖版世界地图。“常有客人要,我就放一摞在门口了。”郝晓光博士说,仅去年该地图就再版了4次。

提起郝晓光,不能不说他发明的竖版世界地图,与之相对应的,是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世界地图——以经线分割世界的地图。

1997年,郝晓光在南极中山站越冬考察。当时,在传统横版世界地图上,他发现南极洲被过分“放大”了,由此萌生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5年后,郝晓光发明了竖版世界地图,它以纬线分割世界,更清楚地表达了南北半球的关系,有效解决了横版地图的不足(本报曾作报道)。让人们得以换一个角度看世界,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被称为世界地图史上的革命。

由于受多种因素所限,竖版世界地图直到2013年底才正式公开出版发行。2014年春节,戏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郝晓光带着新出版的竖版地图,从广州骑自行车出发,将其送给了横版世界地图的诞生地肇庆市。据说,400多年前,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绘制出首幅中文版世界地图。

如今,这套竖版世界地图在航海、航空、科考、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据了解,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设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时,因为途经北冰洋的航线在传统世界地图上无法准确标注,有关部门采用了竖版世界地图发现,北冰洋成为连接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空路径。据测算,经太平洋航线是1.9万公里,而经北冰洋航线仅1.1万公里。

先后多次自驾入藏填补地图上的地名空白

翻开郝晓光的简历,得知1977年在乡村知青点上,他考进同济大学测绘专业,后来在中国科学院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近年来,郝晓光有关我国藏南地名补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去年4月,他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作相关报告时,听众回报以如雷的掌声。

事情发端于10年前。当时,他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读到一篇名为《中国地图上的空白》的文章。该文写道,“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您会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郝晓光,作为一名测量方面的专家,他决心填补这块空白。在接下来的十年间,他连续多次自驾入藏,深入藏南考察勘测。

2015年,他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文,首次确认了西藏朗县县界“突出部”所在雪山及发源于此的金东曲上游4条支流的名字,填补了地图上的空白。新华社对此作了相关报道。

首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令人佩服的是,这位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也取得了造诣。

“我最得意的,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研究。”郝晓光告诉记者,“我为之奋斗了30年,并以此为乐,相关成果准备结集出版。”

1986年,时年28岁的郝晓光在《江汉论坛》上发表文章《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该文很快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这篇文章在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郝晓光从此一发不可收,先后在《湖北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系列哲学论文。2011年,他与人合写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2014年起,《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先后5次开辟“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专题”,将郝晓光称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首创者,并请他担任该专题组稿人。在该杂志上,郝晓光首次提出将“分工与分配的矛盾”纳入社会基本矛盾哲学体系。

随手拍下沿途风景不忘配上一首小诗

“卧薪尝胆数风流,越剑柴房胜吴钩。夫差香怜西施泪,勾践姑苏上城楼。”在一本刚制作好的2017年诗配照台历上,郝晓光为一幅名为《柴房》的照片配了上述一首诗。

郝晓光开始玩诗配照始自2010年,并于次年出了首本诗配照台历,之后几乎每年出一本,在骑行穿越川藏线、横渡琼州海峡、登顶神农架、穿越藏南的途中,遇到合适的场景郝晓光总会拍照赋诗以记之。日前,他被东北石油大学摄影系聘为兼职教授。

“玩诗配照别太认真,就当是自娱自乐,尽量配出意境就好。朋友有照片,我配首诗给他,他高不高兴?这样不是增进友谊吗?”郝晓光说,“卡拉OK的意义,不在于唱得好与差,而在于它是一项文化活动。诗配照是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如诗歌领域的卡拉OK。这种模式看起来简单,实则可以让更多的人领略唐诗宋词的韵味。”

目前,郝晓光已创作诗配照130多幅,他还组建了一个诗配照朋友群,经常相互交流诗配照的艺术。

“不务正业”爱好多感兴趣就坚持到底

本是一名测量与地球物理专家,为何有这么多“不务正业”的爱好,而且还都做得有模有样,甚至达到较高的成就呢?

郝晓光说,对于感兴趣的事,常常会一做到底。“比如我研究藏南地名时,曾十次进藏,常在无人区穿行,没有任何项目支持,经费全靠自掏腰包,曾有很多人认为我疯了。而我坚持了下来,而且笑眯眯的、开开心心的,事情就这样搞成了。我感兴趣的事,我就会做,有胆量地去做,而且一做到底。至于来不来钱,我不考虑这些。”

他补充道,“我不打麻将不炒股,这样也能集中精力做点事。”

郝晓光说,自己出生在复旦大学校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就培养了他的人文情怀,“我父亲是做哲学研究的,我从小就帮他整理资料,帮着帮着我也感兴趣了,就停不下来了。”

郝晓光也知道,不少人对他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他喜欢标新立异,也有人称他爱剑走偏锋。对此,郝晓光表示,无创新干不成事,“认识一个理论,必须穷尽其理,但运用理论不能走极端。”(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效忠 通讯员熊小敏王以豪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