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晟通讯员 尚国勇王淑容胡隽)备受关注的南湖出江通道系列工程已进入全面冲刺期,长江日报记者昨日获悉,在江南泵站、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和南湖连通渠节点位置改造工程等项目上,1500余名建设者春节假期日夜轮班奋战,加快建设进度。
根据工期安排,5月30日前,江南泵站将要完成进水箱涵建设,具备应急抽排能力,剩余工程最晚将于5月31日前具备通水条件。在建的南湖出江通道全长仅4公里,较目前南湖入江近20公里路径缩短八成。工程投用后,我市如果再遇到去年的大汛,南湖地区渍水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17条出江管道整齐排列,1秒钟可抽150吨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在建的江南泵站。站在武金堤上眺望,从泵站内延伸出来的17根出江排水管道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已经初具规模。该泵站位于武金堤路以东、草市路以北、武钢江南燃气以西的围合区域。
市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泵站共有17台水泵,每一台水泵对应着一根巨型的排水管道。17台水泵的总抽排能力达到了150立方米/秒,相当于1秒钟将150吨水从泵站的最低海拔9.3米处迅速提升19.5米的高度,再排至长江内。
目前,江南泵站基坑内的相关工程以及基坑外工程桩已全部完成,泵房区域底层结构已完成1/3,正在进行土方开挖、流道混凝土浇筑、自排箱涵结构施工。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在江南泵站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将武金堤扒开并建设排江管道等设施。随着冬季枯水期即将结束,为了确保长江堤防的安全,建设方计划最晚在今年3月31日前完成全部堤外施工,将长江大堤恢复至原先标高,再进一步完善堤内相关设施的建设。5月20日前供电工程电缆铺设完毕,5月30日前完成进水箱涵、具备应急抽排能力,6月30日前具备抽排条件。
夹套河将“明改暗”,箱涵单孔能跑小汽车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施工现场,该工程南起于青菱河,北止于新溢洲路,全长约6.9公里。市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施工特点类似建设大道与黄孝河的关系,未来夹套河也将“明改暗”,全部进入地下流淌,同时河水的流向也将发生改变。
上述人士说,现在夹套河以八坦路为界,水分别往巡司河和青菱河流去。在夹套河骨干箱涵以及江南泵站建成后,因为出江口位置发生了变化,夹套河将形成以八坦路为中心的汇流情况。
记者在该工程的三标段探访发现,这里的箱涵分为三孔,单个孔长宽达到了6米和4米,里面走小汽车都绰绰有余。施工方市城建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土方开挖以及箱涵主体施工,箱涵已完成约1720米,5月31日前具备通水条件。
在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现场,建设方负责人表示,目前工程最大的难点位于白沙洲大道高架桥下方的施工。排水箱涵从高架桥两个桥墩中间穿过,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高架桥的安全。针对这一情况,施工方主要采取半封闭道路施工的方法进行明挖,计划先从路东一侧开始施工,在建设好之后对道路复原,并再挖开道路西侧,完成整个箱涵的建设。
据悉,目前全线已完成箱涵近700米,跨铁路段架空施工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计划今年3月30日前穿白沙洲大道部分开始倒边施工,4月30日前完成穿铁路北侧框架结构施工,同样会在5月31日前具备通水条件。
修桥增休闲带 南湖连通渠拓宽后形成新景观
南湖连通渠是连接南湖与巡司河的一条重要水道,为了解决南湖渍水问题同时提升沿线的水环境,南湖连通渠节点位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市政集团机械化施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工程涉及7处桥涵的改扩建和新建,主要包括珞狮南路、书城路、李纸路3处已建桥涵的改扩建工程,以及文昌路、丁字桥南路、平安路、规划一路4处桥梁的新建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的是影响过水的珞狮南路、书城路、李纸路3处关键节点,均计划5月底前通水。
在建的三个节点项目,功能区分明显。比如书城路项目主要是增加连通渠的宽度,提升连通渠的过水能力。这段新增加的渠道长约170米,河道底部宽度约26米,顶部最宽处约42米,两岸各留出4米宽的景观用地。珞狮南路项目主要是承接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南湖水,将两路来水输送至连通渠内,而李纸路项目则是将连通渠内的水输送至江南泵站方向,加快巡司河内对外排水速度。
珞狮南路项目位于二环线高架下,为了保证工程建设与地面交通不互相干扰,施工方计划本月底架起钢栈桥,让车辆在空中行驶,地面同步推进建设箱涵。据悉,钢栈桥将与地面宽度一致,确保交通通行能力不减。
此外,伴随4处新桥梁工程的建设,南湖地区还将打通数条“断头路”。按照设计方案,未来沿着南湖连通渠两岸,不仅有样式各异的桥梁,两岸还将有人行道路和绿化工程,成为可供周边居民休闲的一条景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