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地理区位和大自然,给今日武汉留下了许多令人艳羡的资源禀赋和积淀,比如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生态禀赋、大都会气质等。这些是武汉历史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赶超发展可以大加利用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在加速转型,武汉被各方面看好,底蕴在于这些优势,在于它们在转型发展中的竞争力更加凸显。例如,制造业的回归和升级,我们有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创新发展,我们有科教人才优势;区域协调发展,内需拉动,我们有位处“天元”和长江中游的区位交通优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有水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
党代会报告为复兴大武汉注入生动内涵,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正是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对武汉发展潜力和优势重新认识、重新谋划。
现在,武汉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在城市竞争格局中的位势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优势的后劲和动力在减弱,优异禀赋的潜力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比如,传统支柱产业面临升级压力,新的支柱产业仍在培育之中;大学生和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还未被充分激发;水资源还主要是作为自然禀赋而存在;缺少带动引领城市迈向国际化大都会的亮点区块。
复兴大武汉,必须牢牢抓住优势,大力释放潜力,重塑新优势,使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的生产,使禀赋的优势变成经济的优势。
重塑新优势,布局谋划上登高望远,行动落实上脚踏实地。要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律趋势,以更高远开阔的视野和思路,改造传统,激活资源,打造新亮点,给历史和自然积累下来的这些大好禀赋赋予新的内容、新的质量、新的活力,成为城市全新的核心竞争力,能在未来很长时期支撑带动武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比如,传统产业优势,要变成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的优势;九省通衢的优势,要变成通达国际的能力;大学生数量第一的优势,要变成创新创业圣地的优势。
我们还要看到发展的资源要素处于激烈的流动竞争之中,有的优势也并非我们独有。以武汉目前的竞争地位和发展态势,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敢于竞争,奋力拼搏,才能尽快重塑实现赶超发展的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