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洪山菜薹华丽转身 从绝处逢生到扬名神州
2017-01-26 14:24:00 来源:荆楚网

洪山菜薹长势喜人,全国各地订单不断,菜农一脸丰收喜悦。记者 叶宁 摄。

洪山菜薹长势喜人,全国各地订单不断,菜农一脸丰收喜悦。记者 叶宁 摄

湖北日报(荆楚网)消息(叶宁 通讯员黄雯)点开“支付宝”,刷过“洪山菜薹”的二维码后,想都没想,就转出500元,接过销售人员递上的两盒1公斤装的“正宗洪山菜薹”后,家住硚口多福路的陈华新正要出门,似乎记起了什么,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试探问道,“我还能买两盒吗?”,销售员微笑致歉:“对不起,这段时间的菜薹都是提前预订,您如果需要,我帮您登记预订,明后天取菜……”

虽然有些遗憾,陈华新觉得能尝到地道的洪山菜薹,等两天还是值得的。

就在洪山菜薹重焕生机,身价陡增,供不应求的当下,武汉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乐文,正忙着筹备一件大事,“变则生,生则活,活则久,通过创新,变革,要把洪山菜薹打造成百年老店,让这一武汉品牌享誉神州,让更多的市民尝到金殿玉菜……”李乐文语气坚定而自信。

777_副本.jpg

寸土寸金的武汉市中心,竟然藏着这样一块菜地。记者 叶宁 摄

  洪山菜薹:80亩“国宝级”蔬菜藏身武汉繁华市中心

2017年1月26日,荆楚网记者从车水马龙的丁字桥路进入宝通寺路,再拐入一条不知名的小路,步行百米后,眼前一幕别有洞天,一大片被围墙包围的菜地上,种满了紫色的菜薹,冬日暖阳下正长势旺盛。沿着小路往里走,菜地的轮廓渐渐清晰:菜地的形状极不规整,呈“W形”,东北角部分被马路和房屋截断。周边有楼盘、小学,还有城中村改造农民还建房的工地。

洪山菜薹为武汉“国宝级”农产品,与武昌鱼齐名。唐朝起被封为“金殿玉菜”,成为贡品。奇异的是,这一品种仅适宜洪山附近生长。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磷等矿物质,为洪山菜薹的生长,提供了必要营养元素;此外,洪山和南湖之间“聚宝盆”的地形,形成了一片“暖冬小气候”,只有这块地种出来的菜薹,才原汁原味。

洪山菜薹产业协会负责人叶晓估介绍:“洪山种菜薹有17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从宝通寺一直到卓刀泉,从洪山到南湖,‘九岭十八坳’全部都是菜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菜园子’,武汉86%的蔬菜都是洪山区种的。”

叶晓估退休前曾任洪山区蔬菜局副局长,跟菜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洪山的菜地面积有8000亩;到了90年代,变成4000亩;2000年只剩1000亩;到现在,只剩下这最后的80亩了。”1998年,原空军雷达学院一位教授给当时的武汉市长写信,呼吁保护洪山菜薹原产地。

2004年,洪山区政府将这块最后的原产地纳入保护“红线”:只许种菜,不许开发;并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将菜地面积从30余亩,扩大到80余亩,至今这块地已留存13年。

有人算了一笔账:周边楼盘如百瑞景等,1平方米的售价已接近2万,按照2万元折算,这块80余亩的菜地价值也超过了30亿元。

与这一天文数字相比,种菜显然没有经济效益可言。按亩产3000斤算,这块地每年约产2.4万斤菜薹;按每斤300元计算,一年的收入只有800万元左右;要赚到这块地现有的商业价值,要种200年菜。

  卖地容易种菜难 最后一块原产地保护不易

2013年,洪山村曾一度想收回土地,用于城中村改造,但由于合同未到期,政府出于保护土地性质,也进行干预,最终保留下这块菜地。

“其实纯粹从经济的角度讲,当时把地退回去对公司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赔偿。但洪山菜薹最后一块原产地就没有了,我们多年培育起来的这个品牌也毁了。”李乐文表示。

除了面临被收回开发的可能性之外,这块土地小气候和土壤的变化也令人担忧。

李乐文介绍,早些年在周围建起楼盘之前,从原武锅厂区的小坡上有地表水流下来,种菜根本不需要浇水。2006年以后不得不使用地下水浇菜,井越打越深,从最开始的6米,打到现在的13米。“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后,雨水无法浸入土壤,造成了地下水缺乏,这不止是菜地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块地的“风水”,楚天菜薹公司做了农田水利改造,在地底埋下暗管进行灌溉,每隔3-5年做一次土壤改良。洪山区规划部门还特地将菜地东北角一栋楼的设计高度,从30多层,砍成了10几层,留出一个通风的“豁口”。

洪山区城乡统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3年来,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原产地保护。洪山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80.13亩的土地,其中63.06亩的性质是农业用地,属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的范畴,不允许用作商业开发。

叶晓估建议,要保护这最后一块原产地,要把菜薹种植产业做大做强,“菜薹做不起来,要原产地干什么呢?”另外,政府需要抵制诱惑,把“红线”划死,不允许任何单位有越界的行为。“政府要自己做好‘守门人’,不能光靠企业,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保护这块地”。

999999_副本.jpg

即将开工启动的洪山菜薹国家级非遗保护文化园鸟瞰图,记者 叶宁 摄

  “洪山菜薹”年年创新,菜薹“航母”即将起航

为扬名“洪山菜薹”,李乐文和他的团队,想了很多点子。

现有的产量,对于市场需求,几乎是杯水车薪,规模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瓶颈。李乐文介绍:为了突破这一障碍,洪山菜薹大面积移师江夏。荆楚网记者了解到,江夏种植规模达5000亩,楚天菜薹公司一家就有700亩。“原产地80亩地的规模太小,一年只产两三万斤,且种植的是高端菜,每斤售价几百元。江夏的菜地种植的菜薹,种子来自原产地,虽然环境不同,但味道与原产地较为相近,不打‘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志,价格亲民。”楚天菜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产地这里周边是城市,没有其余品种的花粉乱传,反而保持了品种的纯正,每年留的1000公斤种子,可种1万亩菜地。”而80亩的洪山菜薹原产地,将更多地成为品牌的载体。“洪山菜薹”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得到市场承认,“凡是打上洪山菜薹商标的,菜价升值4-5倍”。2017年1月24日,洪山菜薹原产地销售中心,从宜昌赶来购菜的菜商刘晓直言不讳。

擦亮了金字招牌,早已得到市民和政府的认可,洪山菜薹身价逐年提升的同时,“掌舵人”李乐文则在酝酿更大的动作。在他的办公室中央,摆放着一面洪山菜薹(原产地)国家级非遗保护文化园鸟瞰图,这位“菜薹王”的梦想和憧憬,在这张规划图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保留原产地面积的基础上,这里要改造成星级宾馆,这里要建为休闲餐饮区,这边计划打造一条洪山菜薹产品购物街……”李乐文一边指着鸟瞰图上的特色建筑,一面神色兴奋地讲解即将启动的都市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区。

农历鸡年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李乐文在个人的年终总结末尾,写下这样一段话:2017年,斥资2亿元的洪山菜苔原产地升级工程启动进入倒计时,希望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精诚团结,全力以赴,让规划图上的美好憧憬,尽快变成现实,届时,洪山菜薹这道湖北名菜,名牌会更响,招牌会更亮,金殿玉菜进入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个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