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消费者在光谷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内选购进口商品。 (全媒体记者张朋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形成更多改革创新制度并负责推广,把自贸区建成湖北改革开放新标杆。
去年8月31日,湖北自贸区正式获批,我省迈上内陆开放新高地。长期以来,开放不够是制约湖北发展最大的软肋,我省如何通过自贸区建设释放改革红利,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发布185项改革事项
湖北大胆探索自贸区
自贸区建设关键在改革创新。从2014年起,我省积极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分3批发布了185项改革事项,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宜昌、襄阳进行试点。
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到全透明并联审批,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证照分离”,多项改革已经形成制度性成果,为下一步湖北自贸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简政放权、金融、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光谷实施了130多项改革事项。”省人大代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说,去年,东湖高新区率先上线了“智慧光谷·政务云平台”,将在线行政审批从部门串联改为部门并联,企业、市民将报送材料录入上网,所有部门能同时审批,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一份材料打印几十份挨个报送。“指尖上的政务”,让老百姓办事更便捷。
省政协委员、宜昌市副市长王应华介绍,从2014年开始,宜昌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社会征信、综合执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并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合一”,宜昌高新区成立综合执法局,开全国“授权执法”先河。
探索自贸区改革,湖北敢于“自我革命”。去年,光谷启动15项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推进“城市合伙人”;襄阳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当场完成60%事项审批;宜昌仅保留市级审批事项201项、前置审批事项14项、批中介服务事项73项……
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185项改革探索,为湖北自贸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观念、引人才、打破利益藩篱
自贸区建设要迈过几道坎
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获批后,改革创新将加速推进。“与国际规则接轨,实现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对湖北的挑战不小。”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章锋表示,改革创新就是啃“硬骨头”,很多措施会与现有的体制机制形成巨大反差,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利益藩篱,自贸区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以刚上线的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最终要实现企业在湖北电子口岸一次性录入材料,涉及通关的近20个职能部门能在网上同时审批,海关、商检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业务覆盖全省所有港口、码头、机场、火车站等。
目前,只有武汉海关、湖北检验检疫局的数据实现了对接。全面打破部门信息藩篱,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才能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需要大量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规则和法律的高端人才,这方面湖北很欠缺。”省人大代表、宜昌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石显银表示,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将紧盯世界先进制造、服务创新,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研发设计等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要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大量高端人才,弥补短板。
王应华表示,湖北自贸区建设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政府职能,越位的要放、错位的要正、缺位的要补。要反对因循守旧、促进制度变迁、防止路径依赖,鼓励大胆创新。要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制度成本,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投资便利、购物便宜、产业升级
有多少红利值得期待
湖北自贸区建设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可以带来投资便利化。”省政协委员、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表示,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公司与中非基金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家投资公司,负责公司在非洲的投资。其通关、结汇、贷款等都非常便利,如公司在非洲马里等地投资建厂,资金直接以美元结算,无需换成人民币。湖北自贸区设立后,光谷的企业便能享受上海自贸区的待遇,对拓展海外投资带来很大便利,值得期待。
王应华表示,随着湖北自贸区具体实施细则的落地,像安琪酵母、柏斯音乐集团等进出口公司可在自贸区设立企业或仓库,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成本降低,通关也更加便利。同时,自贸区也将通过制定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等,吸引国外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落户湖北,推动湖北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湖北人能买到更多便宜的国外货。
省人大代表、湖北百盟投资集团总裁李家俊认为,通过自贸区建设,襄阳可充分发挥在产业基础、沿江经济、科技创新、区位交通、商贸流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
“自贸区建设带来的红利是巨大的。”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华容表示,自贸区建设对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创新、推动创新驱动等发挥重要作用,对湖北经济转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