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建议:将难啃"大部头"名著变成小巧口袋书
2017-01-17 06:23:00 来源: 武汉晚报

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著,摆在书店里却“遇冷”,甚至因长期卖不动而被尘封。针对这一难题,昨天,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锋建议,可以将难啃“大部头”变成小巧的口袋书。

名著销量不及畅销书十分之一

记者走访武汉新华书店青山书店,《追风筝的人》《从你全世界走过》等畅销书摆在显眼的专柜,并有不少顾客翻看,而《诗经》《红楼梦》等经典著作则藏在里面。

该书店主任崔诚华坦言,最好卖的是教辅,其次是少儿读物和畅销小说,像《哈里波特》某个系列刚上市时,一天可以卖到上百本,而经典名著可能连十本都不到。有时候,由于销售不好,经典名著更加难以被摆到显眼位置。

“不过,即使是同一本书,假如创新形式,销量也会不同。”他说,以《诗经》为例,如果图文并茂,并配上拼音,在少儿区也会卖得不错,但未经修饰的原版就卖不动。

今年,省政协讨论中,省九三学社政协委员的一份集体提案,关注经典“遇冷”问题,并进行统计调研。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看得较多的是绘本,高年级孩子则喜欢看漫画,而中学生,翻得最多的是玄幻、言情、盗墓题材,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青春小说,文学名著专柜则总有些冷清。

经典“大部头”让人望而却步

“有时出差前,在机场或高铁站逛书店,看到一些经典名著,想买又觉得重,而且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就放弃了。”陈锋说,经典名著蕴含着优秀的文化,“遇冷”是一种损失和遗憾,是全社会都需要去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他认为,造成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图书种类选择增多,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权威数据,近年来,全国每年出版的新书都在25万种以上。面对铺天盖地的书籍,选择成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流行阅读,快餐文化大量充斥书桌。同时,网络文化的兴起,读图、看影视剧的“浅阅读”代替了对经典原著的阅读,人们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名著。青少年缺少读书、学习上的有效引导,虽然家长知道读书重要,但往往过于功利,强调将阅读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或工具。

“变小变生动”才能拯救经典

“建议把这些‘大部头’变成口袋书,上班坐一次地铁就可以看完一章。”陈锋说,他曾见到有些国家的地铁上,不少人拿着小小的口袋书看书,玩手机的并不是多数,这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如果书好,体积又不大,还分章阅读,字体再设置大一点,一定会更加吸引人,也让人有信心读完。比如有人认为《红楼梦》里面的文字的确很美,不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读起来很吃力,就很适合用口袋书分章阅读。同时,他还建议,丰富名著的形式,将其变生动,图文并茂和装饰精美一样重要。

“篇幅较短的经典读物出版会好一点。”武汉出版社编辑明廷雄表示,“薄本”的经典读物会比“大部头”的经典读物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阅读习惯。

此外,明廷雄认为,对于经典读物的改编,例如文字压缩,增加图片,让故事本身更加生动的版本会更受欢迎。“比如我们出版的一部中英文对照的《小王子》,从2012年到2016年,几乎每年都加印一次。”明廷雄说。同时应对不同的读者需求,来出版不同的经典读物版本也很重要。“比如《老人与海》也是卖得比较好的经典读物。我们印刷的版本有适应小孩子早读的版本,有需要中英文对照的译本,也有单纯的文字版本。”

记者翟兰兰 杨蔚 实习生詹微

书店里,经典名著展柜常常乏人问津

记者何晓刚 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