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录制现场。
没有最当红的小鲜肉,但有最接地气的老百姓;没有闪亮的大明星,但有街坊们喜欢的草根“民星”。昨晚,2017年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湖北卫视完成录制,并将在春节期间通过网络、电视、手机三大播放平台播出。
入选的23个节目是从全国2万多个社区报送的3万多个节目中优选而出的,它们之中有哪些亮点?记者昨晚提前在录制现场探营。
京剧走进校园8岁女孩演公主
“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老京剧票友听到这两句肯定会脱口而出:“四郎探母!”而昨天在舞台上和69岁的“杨四郎”王世林爹爹搭档的,是一位只有8岁的“小铁镜公主”。
小姑娘叫鲁昱辰,来自江汉区万松街道,是武汉红领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声音还很稚嫩,但无论是唱腔还是台步,都有板有眼。
奶奶徐晓金在台下满意地看着孙女的表演。记者和她聊天得知,小姑娘原来出身于“梨园世家”。她的祖爷爷陈鹤峰,是武汉京剧团团长,太奶奶陈瑶华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徐晓金自己也是资深票友,昱辰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
有一次奶奶单位的退休职工年底排节目,请了一位京剧旦角教大家演戏,小昱辰一听那唱腔就被迷住了。去年4月,她正式开始学习京剧。压腿、劈叉、下腰,学得不好还挨老师训,小昱辰哭了一次又一次,不过每次都是擦干了眼泪继续练。去年,她参加了武汉戏曲亲子赛,获得了金奖。这次武汉市京剧团退休演员陈幼玲编排节目时,特意把鲁昱辰选了进来。
不过鲁昱辰扮公主还是头一次。她的老师陈芳芳说,鲁昱辰之前只学过旦步,而铁镜公主角色要穿旗鞋、走旗步,就像清宫戏里的“格格”走路。刚开始,小昱辰几乎走成了“顺边手”,不过在陈幼玲指导下,鲁昱辰只用了半个月,就熟练掌握了旗步的走法。
鲁昱辰现在在学校里还教同学们唱京剧。她说:“很多人都爱听太奶奶唱京剧,我要和她唱得一样棒!”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武汉录制
图为录制现场。
华阴老腔一声喊农民唱响原生态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去年央视春晚,你有没有被和谭维维同台演出的那些老伙计们震撼到?
在昨天的录制现场,也有一群这样的人,用这种最原生态的方式演出。女的穿花袄,男的穿对襟褂子,除了月琴、梆子、二胡、大锣等,一条板凳也派上了用场——唱得兴起,白发苍苍的老人拿起梆子砸在板凳上,竟也成了乐曲的一部分。
“东来的西去的回家过年,火车站飞机场人海人山。”主唱张香玲这一声吼,全场观众先是一怔,然后使劲鼓掌。
这位51岁的农妇,出生在华阴老腔的发源地——陕西省华阴县双泉村。和谭维维一起上央视春晚的华阴老腔艺人张喜民,正是张香玲的师父。虽然从小听着老腔长大,但当地几百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让张香玲一直没有门路学。直到2003年,华阴县文化局推广华阴老腔,鼓励青年人学习老腔,她才在文化局的牵线下,拜同村的张喜民为师。去年,师父上了央视春晚,张香玲也带着她的团队上了央视戏曲春晚。去年,她还把华阴老腔喊到了新加坡。
这次张香玲“喊”的《回家过年》,是团队里年纪最大的穆忠民创作的。77岁的穆老汉,把春运故事写进了老腔,他说,自己的儿女们也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到年关将近,都特别想念儿孙们。这也是全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情。
海外华人也参与拍段视频送祝福
据介绍,参与网络社区春晚的社区现在已达2万多个,为了充分展示这些社区的风采,除了现场这些节目外,还会录制大量的外拍祝福视频。
今年,节目组不仅走进国内各个社区,更远赴五大洲,第一次让全国观众看到了海外同胞的祝福。在泰国曼谷,唐人街上游人如织,40余位华人华侨手持中国结和大红灯笼,向祖国同胞送来新春祝福。华人何韵还邀请摄制组去她家贴春联、做团年饭。
在美国,身在唐人街、渔人码头、硅谷的200余位华人热情高涨,献上了旗袍秀、中国功夫、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来自英国各地的龙狮队,在伦敦唐人街上为大家带来精彩表演;澳大利亚悉尼正逢盛夏,在“中西合璧”的澳洲人家中,三个老外女婿用娴熟的手法包饺子,比赛谁包得快、谁包得好,还同唱一首《难忘今宵》。(陈倩 通讯员史雅琴 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