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4名大学女生拍摄的星景图。
图为:戈壁滩上,追星女孩在选点处调试设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别鸣 王理略
编者按
近年来,在我省举办的各类大学生文创设计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和作品,这对推动我省文创产业发展,探索新的文创产学研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报今起陆续推出“文化创意 青春魅力”系列报道,展示他们的风采。
2016年,在我省系列大学生文创设计活动中,一部名为《追星记》的微电影,让专家评委、观众们眼前一亮。
为拍摄大江南北的星空,武汉4名女大学生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一年间奔赴11个省市,总里程达2.1万多公里,她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险。去年获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文创设计大赛微电影类大奖。
这4名大四女生,来自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名叫魏晓兰、孙开敏、王玉庆、田耕玉,从2015年至今,每个月她们都在追星圆梦的路上,纪录片记录了星空,也记录了她们的成长。
3日,4名女生告诉本报记者:“一路下来,我们长大了!”
初学者的追星之梦
《追星记》的源起,要追溯到2015年5月,刚接触摄影课的魏晓兰、孙开敏、王玉庆、田耕玉,听完老师张毅讲解如何拍摄浩瀚璀璨的星空,在好奇心和浪漫情结的驱使下,有了拍摄星景图的念头。
魏晓兰说:“第一反应是好奇、兴奋,觉得有点浪漫,困难没想太多。”
和普通摄影不同,拍摄星景图需要延时技术。而延时摄影是在固定地点拍摄大量照片,后期通过数字化叠加,把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张照片上,显示时间推移的感觉。这对刚接触摄影的学生来说,是个全新而陌生的领域。她们在学校周边选点进行测试。摸索了4个月,当年9月,她们在江夏赏花大道拍摄的星景图得到老师认可。于是,她们出发了,去全国各地。
拍摄困难超乎想象
决定拍摄全国各地不同的星空,《追星记》项目得到学校微影基金的支持。2015年12月底,在张毅和另一名老师的带领下,她们开赴北京。
王玉庆说:“在武汉可以开车四处选点,但在外地,很多因素都是未知的,选点选不好,要等几个晚上。”
在北京金山岭长城拍摄时,吃过午饭,背着100多公斤的行李,上到长城上选点,三四个小时,点仍没选好。到晚上6点才选好,但由于起雾,只能等。“干粮都吃完了,水壶也空了,我们只能安排两人守机器,另两人下山到农家乐打水。”田耕玉说。
大家守在寒冷的野外,一直到凌晨2点钟,雾散,浩瀚的星空终于出现,困意全无的4名女生克制着兴奋,抓紧拍摄。到拍摄告一段落,天边已泛起白光。
在金山岭长城,他们费了一周时间,6个冬夜,1万多张照片,记录下中国北方的星空。但对于追求完美的她们来说,并不成功。3个月后,拍完云南、福建、安徽的星空,她们又重返金山岭长城,再次拍摄。
完成大电影角逐电影节
在她们看来,凭借微电影《追星记》拿到大奖不是最终目的,她们的目标是制作成大电影式的纪录片。
大电影时长至少要超过72分钟。“我们还想送到各大国际电影节去参展。”魏晓兰说。
目前,一年的拍摄素材已整理完毕,她们和指导老师正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预计今年3月大电影可与观众见面。“能走入院线当然最理想,但有难度。我们不排斥通过网络推广,方案还在计划中。”指导老师张毅说。
一年“追星”,让4名女生有了很大收获,除了觉得自己更勇敢、更坚强了,更让她们高兴的是技术的长进。“我们从什么都不会,到拍出让人满意的星景图,这最让人开心。”孙开敏说。陪她们一路走来的张毅老师也很欣慰,“她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不单是技术,体力、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让她们不断成长!”
从大三拍到大四,4名女生将毕业了。对于毕业设计,魏晓兰告诉记者说:“还是关注当下热点吧,目前考虑做关于雾霾的纪录片,拍摄地初步选在北京、邢台、保定、石家庄等地。”
过完春节,她们就将再度出发,奔波多地拍摄雾霾。这一趟可能更辛苦,但她们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