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刚 通讯员熊贵桥 李立 晏杰
上世纪50年代末,由国产解放牌底盘制造的1路公交车 记者李永刚 翻拍
“88年里,1路的车子从当年的木壳车到现在的纯电动车,中山大道也从当年的小马路发展到如今的繁华街区,现在还有了公交专用街……”昨日上午,公交1路退休老职工坐车首次游览改造后的中山大道,56岁的公交1路退休司机梅刚雄感叹不已。
1929年2月10日,我市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1路诞生,通行主要区间就在现今的中山大道,公交1路即由此延续而来。近88年历程,1路公交见证了城市以及公交的发展、进步,也承载和记录了几代“老汉口”抹不去的城市记忆。
中山大道上
公交专用街让出行快起来
昨日坐车往返穿行在中山大道前进一路至一元路段,梅刚雄的妻子、同为1路退休职工的彭三群不停地拍摄着窗外沿途风景。“以前的中山大道两边老建筑都还在,只是以前多少显得有些破旧,现在不仅焕然一新、漂亮大气,也不失原有的历史韵味。”
54岁的张方友已在1路公交车工作了23年,昨日带着29岁的女儿一起“尝鲜”中山大道。“上世纪90年代我开1路车的时候,中山大道铺的沥青都较粗糙、不太平整,现在的路面坐在车上感觉舒适无比。”
张方友说,中山大道改造前,车流人流密集,每天早晚高峰和节假日堵车司空见惯,“现在还有了从中山大道前进一路到黄石路的1.5公里公交专用街,想堵车都不太可能。”
昨日来回乘车途中,老1路车职工们无不热情点赞公交专用街——“政府做了件大好事!公交专用街让公交专道专用,公交快起来了,肯定会吸引更多人公交出行、绿色出行。”
车辆从木壳车到纯电动
坐起来成享受
“听我母亲说过,新中国成立前的1路车都是木壳车厢的雪佛兰卡车、万国牌老爷车等,新中国成立后才陆续用上国产的解放牌、黄河牌公交车。”43岁的钟宝芹和41岁的钟宝珍是亲姐妹,此前两人在1路车分别工作了18年和6年,钟宝芹的母亲以前也是在1路车工作到退休。
彭三群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这个世纪初,三镇的市民节假日逛街购物,多会选择去中山公园、六渡桥、江汉路。“1路车都要经过这些地方,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车上的乘客真是人贴人。当年,乘务员要下车把乘客往车厢使劲推进去才能关上车门。”
张方友昨日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路车用的还是长约20米的铰链式公交车,2005年才开始更换为燃气车,去年30台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车。“以前我们开的车子都是前置发动机,噪音大,夏天更是让司机热得受不了。”张方友说,现在1路的纯电动车一点噪音都没有,车况更是优异无比,开车和乘坐体验更为舒适。“可以说,现在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在1路车上都是一种享受。”
中山大道变美了
也提升了市民素质
近30年来,有关1路车厢里的记忆,彭三群、张方友等人称,“感受最深的还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升。”
彭三群介绍,上世纪90年代,1路车几乎每台车跑完一趟后回来,车厢地板上都沾满了口香糖。“我们都是用铲子一个个费力铲下来。”
“这个世纪初,市民早晨坐车,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一碗热干面的情景比比皆是。”彭三群说,很多乘客都是吃完热干面就随手甩到车窗外或是车厢地板上。
“大武汉每天不一样,一天天在进步和变美,公交的服务也越来越好,市民的素质确实也是不断提高了。”梅刚雄评价,现在,包括1路车在内,武汉的公交车车厢内随地吐口香糖、随手乱扔垃圾、进食的市民已越来越少。
昨日,1路公交车的老职工乘坐新式公汽游览中山大道 记者李永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