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程顺利投产,中冶南方在俄罗斯钢铁业界的知名度逐渐提升。2014年、2015年,中冶南方连续参加莫斯科国际冶金展,和更多的俄罗斯钢铁企业有了接触。2015年,中冶南方还有另外一个惊喜,签下了俄罗斯另一钢铁巨头北方钢铁集团的钢球生产线项目。俄罗斯环境承载力强大,但也开始注重环保指标。
长江日报记者辗转俄罗斯各地,一直有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
第一站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需要从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到伏努科沃机场转乘国内班机,车行在莫斯科的外环,一个小时不到的车程。熙熙攘攘的车流中,两次见到停在路上、冒着浓浓黑烟的车辆,在莫斯科生活了十多年的吴双权博士见怪不怪:“这在莫斯科很常见,这是些年头较老的车,技术和年限的原因,经常在路上抛锚,撑着引擎盖等着修理人员。”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也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乌拉尔河穿城而过。人们白天在位于亚洲的工厂上班,晚上则回到位于欧洲的家中休息。
清晨的马市,悠闲而清静。蓝天上朵朵白云悠悠,有轨电车咣当咣当地讲述着城市的历史。
车从住处往俄马钢厂区开,驶过乌拉尔河大桥,明显感觉到空气渐渐呛鼻起来,天空的颜色从蔚蓝逐渐变得灰蒙。进入厂区,更是吃惊,林立的烟囱上肆无忌惮地释放着一条条“黄龙”,车间里一边是如火如荼地生产,一边是土建施工挖出的渣土,散乱地裸露堆放着。
从工厂返回途中,记者和中冶南方驻俄罗斯总代表陈海翔低声交谈,“现在,这样的做法在其他国家估计要被罚。”
“俄罗斯地广人稀,环境承载能力强。在工厂,厂区内烟囱喷出各色烟雾,直排空中”,陈海翔说道:“目前俄罗斯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提高全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今年初,该国宣布2017年为俄罗斯生态年。在我们与俄罗斯企业谈合作时,对方也越来越注重环保指标。我们以后也会更加关注有关环保的项目,以期在俄罗斯市场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好。”
俄罗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厂(下文简称“俄马钢”)位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距莫斯科1900公里。为未来十年发展战略布局,俄马钢正在建设的铁水脱硫工程,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铁水复合喷吹脱硫工程之一。这项工程的合作者是中冶南方。
被问到为何会选择中冶南方时,项目经理、俄马钢副厂长戈夫加连科不假思索地回答:“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系列合作,中冶南方有着和欧美企业相媲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经验,而且能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我们的需求,合作的性价比更高。”
跨国视频3小时,响应能力将俄方请回谈判桌
戈夫加连科说的那些,是俄马钢与中冶南方合作的5000MM宽厚板和2000MM冷轧项目。
时光回到2007年3月,武汉已是春暖花开。几千公里外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却还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凛冽寒冬。
中冶南方作为德国西马克公司的合作方,和俄马钢坐到了谈判桌上,争取5000MM宽厚板工程的配套公辅系统工程。这是俄罗斯第一条生产5000MM宽厚板的重点项目,产品可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需求,并用于建造桥梁、船舶、重型机器和大口径管道。
巧合的是,半个多世纪前,正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冶南方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座钢铁厂——武钢的一号高炉。半个多世纪后,双方角色换位。
近日,说起9年前的那场谈判,全程负责的中冶南方高级专家何岳生深有感触:“谈判无疑是艰苦而煎熬的。地缘上、时间上的原因,欧美企业在俄罗斯的根基非常深,市场长期被西马克、西门子等欧洲老牌冶金设备商占领。俄罗斯是老牌工业大国,中国人曾经是向他们学习的,现在反过来向他们输出技术和设备,双方心理上多少有些微妙。”
俄方对设备的备用数量要求非常高,提出“俄罗斯规范”:相关产品如选择中国产品,必须“用一备二”。面对这样的要求,中冶南方从技术参数入手,表明技术立场,一一说服对方。
在水处理系统谈判时,俄方突然提出,当地的水质硬度很高,必须增加一个软化水质的环节,这意味着,整套系统要重新设计。
初次到俄罗斯闯市场的中冶南方,迅速聚集相关工程师召开跨国视频会议。
“后方的技术力量非常给力,3个小时拿出全新方案,完全超出了俄方期望值。再次回到谈判桌上,俄方的态度明显积极,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最终我们拿到项目,而且增加的费用大多数由俄马钢和西马克承担,我们只需分担很少的一部分”。说起第一次谈判,中冶南方海外营销部副总工黎寰记忆深刻。
中国伙伴的绿色理念“和我们想法高度契合”
谈起中国的合作伙伴,俄马钢总经理什里亚耶夫有些激动,“与中冶南方的合作,是我们第一次和中国企业合作,不是没有顾虑。但我们没有想到,他们可以做得这么好,表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可靠、先进、现代化、性价比,这是我们寻找合作伙伴的标准,显然我们的中国伙伴都符合这些标准”。
2007年底,俄马钢2000MM冷轧工程的公辅系统设备成套合同面向国际招标。普京在投产典礼上评价,这是俄罗斯钢铁工业代表性工程,对于俄罗斯整个钢铁行业甚至汽车行业都是一件大事。
在这个项目中,中冶南方设计了一套脱盐水循环系统,这是被水处理车间主任瓦西里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工程:通常用来冷却钢铁的水要经过三次净化,而在这套系统里,冷却钢的废水经二级净化就达到纯净水级别,实现循环使用,环保指标全俄第一。仅此一项,一年便可节省3000万卢布。
“我们当前技术升级的一大目标是建设绿色钢厂,中冶南方的技术和设计理念都很新,很吸引我们,和我们的想法高度契合。”对于这次合作,什里亚耶夫如此评价。
尊重俄方习惯改设备,确保零下25℃正常作业
随着两个工程顺利投产,中冶南方在俄罗斯钢铁业界的知名度逐渐提升。2014年、2015年,中冶南方连续参加莫斯科国际冶金展,和更多的俄罗斯钢铁企业有了接触。
2015年,除了承接俄马钢的铁水脱硫工程,中冶南方还有另外一个惊喜,签下了俄罗斯另一钢铁巨头北方钢铁集团的钢球生产线项目。
北方钢铁集团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切列波韦茨市,处在北方铁路和伏尔加河水运交会处,可通向波罗的海、白海,产品四成供出口。
安装完成准备交付使用的脱盐水站
和俄马钢相比,成立于1992年的北方钢铁集团的厂区更为有序、现代。北方钢厂副总经理乌伊曼诺夫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这条钢球生产线多项设计指标均为国际领先,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的自动化钢球生产线,每年可带来3万吨的高附加值产品。这是北方钢铁集团和中国企业的首次合作,之前对中国的产品和企业了解、接触不多。但在和中冶南方此次合作过程中,除了设备精良,服务专业,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中冶南方在面对问题时积极解决的态度。”
“我们选择合作商,首先要看的是技术和服务水平。中冶南方的技术方案和理念,可以解决目前另一家合作公司和我们自己都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分管型线生产的北方钢厂副厂长巴尔塔舍维奇从技术角度向记者阐释了选择中冶南方的原因。
在设备安装现场,黎寰跟记者聊起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小插曲。切列波韦茨市冬季气温低至零下25℃,而且北方钢铁集团的车间里没有采暖设施。按中国规范的设计和使用习惯,操作台等电控设备均须布置在有采暖设施的小房间内,俄方要求将操作台布置在现场的生产线旁,以便于操作。但是操作台的液晶屏幕及元器件一般难以在如此低温下正常工作。为了尊重俄方的使用习惯,中冶南方迅速改变之前的设计,在操作台内增设温控系统,保证其在严寒的冬季也能正常工作。
“对我们来说,钢球生产线不是个大项目,但我们全力以赴,目的是要让北方钢铁集团看到我们的实力和诚意”,黎寰对项目顺利完成充满信心。
中冶南方设计建设的俄马钢水处理系统全景
北方钢厂的钢球生产线安装时,俄罗斯工人向中冶南方技术指导竖起大拇指
企业合作
要增强民族性格了解
9月初,中冶南方再次中标俄罗斯又一大钢铁集团耶弗拉兹集团,目前和其旗下的联合西伯利亚钢厂的铸铁机项目合同已经签署,近期开始进入执行阶段。
在俄罗斯的采访过程中,中冶南方高级专家何岳生多次向长江日报记者强调:“俄罗斯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在管理和工艺上有着良好的基础,近三四十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技术更新,而中国企业则正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有实力和欧美先进企业同台竞争,将我们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和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互联互通。我们必须用质量和服务说话,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正是有了一个个项目的精耕细作,现在俄马钢愿意在更多领域和我们合作;北方钢铁集团总经理格尔曼诺夫也在这次和我的会晤中表示,期待以后双方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商务处秘书邓勇同样强调:“中国企业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要潜下心来,久久为功。”
邓勇介绍,针对2014年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提出一些反制裁措施,有一条叫进口替代,即以前从西方国家进口的产品现在需要自力更生,自己生产。但在现阶段,俄罗斯尚有许多做不到的地方,所以特别需要与中国这样产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发展合作。
“目前俄罗斯经济正逐渐走出低谷,走向一个新的高位,这是一个好的周期,对于基础设施、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更新需求很大,这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契机,建议企业做好功课,抓住这个机会”。
邓勇特别强调,中国企业要想进入俄罗斯市场不能是短期行为,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经过多年耕耘,会逐渐看到成效。和国内企业相比,俄罗斯企业诉求很多,经常会变化,这些需要长期和当地人多打交道,把对俄罗斯人的了解融入到自己行为处事的模式中,增强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和企业性格的了解,自己去揣摩,在实践中运用,在俄罗斯形成武汉企业独立的商业力量。
“俄罗斯的钢铁企业目前均面临着技术更新和技术升级,进入俄罗斯市场是我们的机会。”中冶南方俄罗斯总代表陈海翔踌躇满志:“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在莫斯科设立代表处,和俄罗斯90%产能的钢铁企业建立起联系。我们拥有先进的钢铁工程技术,俄罗斯在钢铁生产方面同样拥有着雄厚的实力,通过‘一带一路’,我们可以和俄罗斯任何一个钢铁企业相连接,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一定能提升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互利共赢。”
平的世界需要连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只有赢者没有输家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市,这个50万人口的城市因钢铁而兴起,全城9成家庭都吃的钢铁饭。
电视台的门口,墙上的LOGO却是俄马钢的“MMK”,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电视台台长弋卢布科夫笑了,“这里不仅仅是电视台,也是俄马钢对外信息部,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这座城市,走到哪里都绕不开俄马钢。”
谈起和中国的合作,弋卢布科夫说,近几十年以来,中国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可与欧美媲美,有些甚至优于欧美,现在俄罗斯企业都提倡向东看,向中国学习,与中国建立和深化合作。因为俄马钢和中冶南方的合作,这座城市也慢慢对中国有了了解。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弋卢布科夫滔滔不绝。“一带一路”东边牵着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俄罗斯地处腹地,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成为中国通往欧洲和其他周边国家的纽带。“中国领导人提出的这个战略非常好,平的世界需要连通起来,这个连通首先反映在经济上的连通、交通设施的连通,这样一个战略的提出,会很大程度地简化货物产品技术的输送,对各方都非常有利”。
他还透露,俄马钢两年前在上海成立办事处,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起联系,在中国寻找产品供应商,这些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走到俄罗斯、走到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对俄罗斯来说,丝绸之路是非常有前景的一条连接之路。
谈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弋卢布科夫语气很坚定,“这样的走廊越多越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的杰出成果。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合作和开放决定了沿线国家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我相信,沿线国家及其企业永远只有赢者没有输家”。
“俄罗斯有句俗语,‘没有逆境就不会有顺境’,因为西方的制裁,我们不能大规模进行全球化的进程,而‘一带一路’连接我们的老朋友,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发掘更多的潜力,未来变得越来越强,不仅仅依赖于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这条路。”
“我们一定能够携手发展,彼此更加贴近、更加友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需要作为集成者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弋卢布科夫对此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