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考”显示武汉“十三五”规划推进有力
2018-11-28 11:22:23 来源:汉网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28日讯武汉“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进展良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中期考”成绩不俗。

22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报告。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4大类共29项主要指标,总体实施进展顺利,绝大多数指标预期可以完成,少数指标已提前完成目标。

据市发改委统计,4项指标达到中期进度,并提前完成,分别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等21项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中期进度。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独角兽企业总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推动“四新”经济发展,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武汉正在成为各类新兴产业和资本投资落地的重要选择。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45%。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泰康人寿、小米科技等科技型企业扎堆形成“第二总部”现象;涌现5家独角兽企业,总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荣膺中国“2017年度创新城市”。

创新平台功能增强:

国家重点实验室达21个

武汉成功获批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落户武汉。

2017年末,武汉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工业技术研究院14家,产业创新联盟67家。

构建“众创空间—双创基地—创谷—创业街区—环大学创业带”全链条“双创”体系。目前共有各类众创空间158家,其中国家级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30家,其中国家级31家,在孵企业逾1.2万家。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今年上半年留汉大学生突破25万

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8年上半年,留汉大学生突破25万人、落户7.6万人。

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成立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开创城市“校友经济”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校友项目签约金额累计1.3万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50.4%。

实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格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成立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发明专利授权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

创新改革全面深化:

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百万户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企业负担大幅降低。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百万户。

国家战略聚焦武汉:

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专门出台文件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聚焦武汉。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专门出台文件。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改革示范效果显著:

超过40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效果显著

“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获国务院表彰。“三办”改革强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实现率分别为57%、52%、83% ,市级平均每个事项办理时间压缩10.6天,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全国推广。

重大项目建设支撑有力:

今年上半年储备库审核入库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元

实施项目储备库和建设库动态管理,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开工月、重大规划项目启动年、项目落地建设竞赛年、每月集中开工等主题活动,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开工。今年上半年,储备库审核入库项目1267个,总投资19929.91亿元;建设库审核入库项目1024个,总投资16653.36亿元。

武汉城市排名连续进位

中国“2017年度创新城市”

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

发明专利授权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

独角兽企业总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今年上半年留汉大学生突破 25 万。图为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记者李子云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迅猛:

生命健康产业营业增长强劲

突出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四大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

先进制造业向高效高端转变:

千亿级产业有6个

加快构建万亿产业集群、千亿支柱产业、百亿企业新格局。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24.87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2555家,钢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6个产业产值过千亿。

新迪数字云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长飞光纤、美的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现代服务业向高端高质迈进:

获评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持续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全力推进世界设计之都、国家物流枢纽、中部金融中心、中国软件名城、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中部总部经济之都建设。

2017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5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物流、商贸、金融等3个行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荣获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成效明显

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合理。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等亮点区块逐步成型。

世界一流的亮点区块建设全面推进。长江新城(新区)规划选址确定,概念规划发布。长江主轴概念规划发布,“五轴一体”规划研究深入开展。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观阳台开工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成效明显,东湖绿道二期建成开放,总长达102公里,东湖绿道三期建设启动。

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世界级“地铁城市”逐渐形成

天河机场T3航站楼、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投运,跻身全国最高等级机场行列。武汉首座通用机场——汉南通用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武汉铁路枢纽总图修编获得国家批复。武孝城际铁路、武九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实现半小时通达孝感,2小时通达南昌等中部城市。中欧(武汉)班列回程班列实载率居全国中欧班列之首。

智慧武汉建设加快推进:

获批国家5G网络试点城市之一

成功获批国家5G网络试点城市之一,重要公共区域均实现免费WiFi服务。

智慧政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国政务服务论坛授予我市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奖。在全国率先推出“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等系统,拥堵延时指数全国城市排名继续下降。

手机支付广泛使用,加快迈向“移动生活城市”。荣获2017年亚太区领军智慧城市、2017年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两项大奖。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世界500强有266家来落户

武汉渐成中国外交主场城市,2017年2月以来,英国、法国、印度等3位外国首脑来汉,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

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挂牌成立,207项改革事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4项制度性成果获中央认可全国推广。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入推进,获评中国服务外包中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66家。

中法生态示范城全面启动建设,一批法资企业和研发中心落户,总投资超过50亿元。国际友城109个,居全国前列。华创会、光博会、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大型国际活动成功举办。

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

2017年实现47528人脱贫销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五个一批”,助推贫困人口脱贫。实施交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电力扶贫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六大工程”,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

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动员192家民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对口帮扶184个贫困村。创新开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60亿元,增加农民收入总额达到22.12亿元。

2017年实现47528人脱贫销号(其中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499人)、10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

“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8.12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正式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执行社会保险“降缓补”政策,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缴费持续降低。

创新推出“电子社保卡”,获“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提升工程,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15.2万套,新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6.27万套(户)。(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 黄平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