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余年坚持学雷锋 屡因行善失业流落街头
2013-11-13 22:25:06 来源:


记者跟随“雷锋哥”孙德坤体验,一天收发衣物数千件

记者 张朝 文 李康 摄影

阅读提示 | 一个人,一辆车,一路走,一路问……河南好人孙德坤,20多年坚持学雷锋,他不计成本地助人,却数次因此失去工作。正是本报的一篇报道,让郑州一家有爱的医院关注到他,邀请他来医院工作。如今,被称为“雷锋哥”的他,正在郑州进行着新一轮的“雷锋事业”:上门收取市民闲置的衣物,再走街串巷为民工、流浪者等人群发放。对他的这些事迹,本报也曾多次报道。如今,“雷锋哥”的“生意”更加红火,每天收发衣物在千件左右。做慈善让他快乐,他也期盼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形成一个有爱心凝聚力的团队。怎样收发衣物,他一天的行程又是怎样?昨天,大河报记者跟随“雷锋哥”进行了全程体验。

人物名片

孙德坤,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东孙村人,43岁。20多年来,他助人无数,被深圳市南山区文明办评为“南山好人”,被当地媒体誉为“雷锋哥”。他不计成本地助人,却数次因此失去工作……对其事迹,今年4月26日,大河报曾进行过大篇幅详细报道。

  名词解释

  爱心待用餐

“爱心待用餐”源于欧美的“待用咖啡”概念,有爱心的饭店经营者采取优惠打折的方式,鼓励前来就餐的客人,提前多买一两份饭,指明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群,在他们饥肠辘辘的时候,不用花钱即可进店享用。

  忙到凌晨1点,他还未吃晚饭

郑州的深秋,夜里气温很低,路上行人越来越少,走在户外不免感觉冷清、孤独。然而,幽暗的路灯下,空旷的马路上,一位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走走停停,在奔波忙碌着。或许是他的出现,给这个寒冷的夜,增添了一份温暖。

他便是“雷锋哥”孙德坤,前晚11点,记者联系上他时,他刚到沙口路为一名民工送完一床棉被,准备沿金水路继续找寻自己的“目标”。一路走,一路停,果不其然,沿途又有两位露宿者,收获了他的“爱心大礼包”。

回到位于东明路的住处,已凌晨1点,而他还未吃晚饭。“今天发出去1000多件,明天继续。中原路那边有人捐衣物,正好还没给那里送,该去那儿了。”尚未卸去疲惫的他,又开始为第二天的行程考虑着。

  早上6点,他又开始一天的忙碌

昨天清晨6点,睡了约4个小时后,孙德坤又被手机铃声吵醒,从这时开始,手机伴他再次进入一天的繁忙。

“好,稍等,我拿笔记一下。”电话这头,孙德坤边说,边从挎包中拿出一个小本,本上记录的全是收发衣服的地址及电话,有几千条;他必须要登记,否则,会忘掉,也会被人说不守信用。

随后,他到宿舍旁边仓库内拿衣物,这间仓库和宿舍都是他目前工作的医院免费提供的。这里的衣物不多,对照着本子上的记录,他选择了几个大包裹。

“差点忘了,门口的环卫大爷想要一床棉被,这里正好有一条毛毯送给他吧。”已上车的孙德坤,又回屋内找出毛毯,出了院门,就将其塞到这位环卫大爷的手中。

离住处不远的一个都市村庄的民房内,是他的主仓库,这里堆放的衣物数量远远超过位于医院的那间。或许是他的车子太醒目,短短几分钟,门口围了10来个附近居民。

“好人,这几天在报纸、电视上连续看到你,等我把家里的衣物收拾一下给你联系……”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向孙德坤伸出大拇指。

  5个月送衣近万件,救助数千人

一切就绪,已近8点,“雷锋车”出发了。半个月来,北区与南区基本都去了,此次选择的是中原路、陇海路、西三环部分区域。都走完一遍后,再从头走,争取不落下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坐上他的“雷锋车”,沿城北路向西,一路缓慢行驶,每遇到环卫工或民工打扮的人时,他就下车问问,看他们是否需要衣物。多数人面对询问会笑容满面,但个别人或担心被骗,只冷冷地说“不要”,孙德坤则一笑而过。

或许因大河报的报道,一路上,他的电话不时响起,记者与他的聊天,也常被打断。“每天都要接100多个电话,收发衣物的数量,明显增加,现在每天收发衣物都在千件左右。”孙德坤说,6月份至今,他收到衣物已近3万件,送出近1万件,2000多人受助。仓库内还存放约两万件,要赶在最冷天气来临前,全部送出。

说话间,“雷锋车”来到城东路一个环卫站,正值环卫工运送垃圾的时间,看到“雷锋车”来了,七八位环卫工围了过来,挑选自己所需的衣物。

来自开封县的57岁老人李时俭,正试穿一双运动鞋,“刚合适,正缺一双这样的鞋。”李时俭说,他来郑做环卫工多年,平时根本不舍得买这种鞋,这次又省了几十元。

一个环卫工大妈拿过一双鞋后,又给同做环卫工的老伴挑选了一双……

  能帮助别人,他感到很快乐

说到这半个月的经历,孙德坤有气,但更多还是笑。

“一次接到国基路一工地的电话说,有民工要衣服,赶过去后发现,几个民工在笑,原来他们不需要衣物,因为不相信媒体的报道,就故意打电话试探,看我做好事是真是假。”孙德坤说,当时很气愤,他是真心在做,不希望这样被耍。

上周下雨期间,一位女士带孩子来郑看病,因医院没有空床,天又突然变冷,晚上,她和老公只能蜷缩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睡觉,非常寒冷。“她从报纸上看到我送衣物的信息后,与我联系,并约在人民公园东门口。我送去时,她已在雨中站了近半小时,当我将特意挑选的大人、小孩的衣服及棉被递给她时,她一下子哭了出来。”孙德坤说,那一刻,他心里又笑了。

陇海路、大学路、中原路……一路走,一路问,一路收,一路送,昨天中午,“雷锋车”到达中原路嵩山路交叉口附近。或许是周末,昨天一上午,捐衣服的尤其多,截至下午1时许,粗略估计,市民捐赠衣物达1500余件,而送出去的也超过600件。

“看来,今天收取的衣物要突破2000件,送出去的也会创新高。”孙德坤说。

一上午走走停停,上车下车,记者已明显感觉到累,而孙德坤还要不断将衣物搬上搬下,应该更累,但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我不累,这反而让我很快乐,不做慈善时才感觉累……”他这样说。

  记者手记

  期待“雷锋事业”发扬光大

慈善让孙德坤快乐的同时,也屡次让他失业、流落街头……今年4月份,在深圳,最后一次失业的他,住进救助站,成为一名被救助对象。大河报报道他的事迹后,郑州一家医院主动联系,希望他来郑州做好事,医院愿为他解决工作问题。今年6月份,他来到郑州,在这家医院工作的同时,开始考虑自己新的“雷锋事业”。民工、环卫工、流浪者等弱势群体,在天冷时尤其需要棉衣,而市民家里大多有闲置的衣物,不知道往哪儿送。于是,他想到何不在他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自己上门收取,再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人。

从那以后,工作之余,他开始骑着印有宣传牌及电话号码的三轮车,在市内来回转。只要碰到愿捐赠衣物的市民或接到电话,他就上门去取。

昨天中午,孙德坤所在医院的副院长李燎原说,为避免孙德坤再次因做公益而失业,当时就承诺他,以公益事业为主,不忙时去医院后勤部门工作,工资照发。

采访时,孙德坤也流露出自己的想法。他说,目前,捐赠衣服与需要衣服的人太多,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有爱心,有凝聚力的团队,可以分工、分片,将这事做得更好。同时,他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为他开辟一个慈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组织更多的慈善行动,关爱受助者。

他还表示,等冬天过去后,他还想发起一个“爱心待用餐”的公益活动,不仅关爱弱势群体的穿衣,还要关爱他们的吃饭。对此想法,他仍在考虑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