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发钱了、农民有福了……政策谣言乱飞,基层疲于应对》
当前部分地方存在不少真假难辨的政策谣言,一些接收到谣言的农民因为没有享受“政策红利”而不满,甚至依据谣言“维权”,基层干部惊愕之余,疲于应对。同时,干群间的不信任,也随着谣言滋生而与日增长。
基层政策谣言花样迭出
“打开网帖一看,各种‘国家指令’和‘中央一号文件’,使我大为震惊。”苏北一位基层干部从县城调到乡镇工作以后,主动加了一些村组微信群,发现一些村民常在群里转发“国家政策”,并以此为根据询问政府补偿和作为是不是没到位。
仔细一看,此类冠以“国家政策”之名的文章是没有根据或出处的政策谣言。例如,一条“2018年底,农村必须完成修路工作,农民不花一分钱”的微信称:据国家最新下达的一项指令明确,在2018年底,所有农村修路必须完成。农村周围,村内凡是超过3米长的农村道路,必须做好硬化道路的工作。
此类政策谣言经常冠以“一号文件”等名目混淆视听,还配有权威媒体的消息来源和领导人照片。一篇“特大喜讯!中央一号文件已下发,2月20日正式实施,不知道的赶紧看!”的文章称:2018年起取消新农合医疗缴费;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增加至砖瓦房每平方米补偿2400元;房屋转让手续费取消、居民大病医保个人缴费取消等。
“别再被村长镇长骗啦!2015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土地赔偿政策最新版”网帖经久流传,在“征收耕地补偿标准”中提到,“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看了这些真假难辨的“政策”,农民常常对基层干部不满,认为他们不按政策执行,甚至中饱私囊。一位基层国土部门负责人诉苦说,有的村民经过干部解释不再要求,有的则执着于这些谣言所描述的赔偿金额,基层政府机关只能从省级部门开证明,证实上述“一号文件”是谣言。
半月谈记者发现,这些政策谣言不仅在论坛、微信自媒体上流传,一些门户网站也公然转载,有的还有不少跟帖评论。部分谣言还被配以视频,或改编成顺口溜,很有煽动性。
基层政策谣言为何“生生不息”
政策谣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既与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互不信任有关,也与这类政策谣言往往真假难辨有关。
某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一些地区的基层干部明哲保身,刻意与群众保持距离。“以前可以到群众家里正常吃喝、拉拉家常,现在都不敢接群众发的一根香烟,生怕被人家拍照传到网上,说你去群众家搜刮东西。”这名基层干部说。
不少基层纪检干部也向半月谈记者吐槽,由于接到群众举报,纪检部门必须下去核查,但其中不少是个别村民毫无根据对村干部的怀疑,或是因为个人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心存不满,这不仅浪费了基层纪检部门精力,也加深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隔阂。
在农民负担不断减轻、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有些谣言真假难辨。在一些谣言网帖下方,就有网民留言称,这一政策对农民来说可谓是振奋人心,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难题。还有网民跟帖抱怨家乡基层干部不作为和涉嫌贪污腐败。
针对基层政策谣言不断翻新这一动向,不少律师分析认为:一些农民在利益受侵害时,出于实际需求和现实利益需要,病急乱投医,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最终选择性相信个别臆造的谣言。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虽很多政策谣言在流传之初就被辟谣、证伪,然而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当相关信息再现时,就很可能唤起网民对原有谣言的记忆,从而再度流传基层。很多谣言被网民不断“提炼加工”,比如“中央一号文件”就出现了系列化趋势。
贴近群众,加强管理,粉碎政策谣言
如何防止政策谣言满天飞?不少基层干部建议,从根本上杜绝谣言对干群关系的损害,消弭干群间的不信任,关键还在于贴近群众。村干部平日里不主动多接触群众,宣传解释国家政策,干群关系会变得隔膜生疏,基层群众往往容易被这类谣言所击中。
基层干部还呼吁,网络或社交媒体平台应尽到法律义务,过滤屏蔽此类政策谣言。政策谣言往往借助网络和微信微博等平台生发、扩散,自媒体平台是其产生的第一道关口,应对政策谣言加以甄别、审核、剔除。
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方面,我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可以说已经是日臻完备,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让法律真正长出“牙齿”。如在打击网络谣言上,除追究始作俑者责任,还需要明确发布平台责任,完善惩戒机制。(记者 秦华江 郑生竹 陆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