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萌萌哒多肉植物,竟有致幻风险
专家表示:有毒的只是“小众”,不误食问题不大
资料图:多肉植物。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近日,深圳皇岗海关连续查获5宗携带“无刺仙人掌”银冠玉入境案件。据深圳海关通报,多肉植物银冠玉含有致幻生物碱,可令人产生幻觉、精神混乱,甚至威胁生命。于是网上开始流传“多肉植物会致幻,千万不要养了”的消息。这对喜爱“多肉”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
那么,我们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种“多肉”了呢?是所有“多肉”都有毒性还是只有一部分多肉植物具有毒性呢?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
别恐慌 有毒“多肉”不入口就没事
人们常说的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不是指单一的某个科属类群,而是对茎或叶的营养器官具有肥厚多汁特点的一类植物的统称。据统计,常见的多肉植物至少来自25个科,如萝藦科、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等,全世界各种多肉植物近1万种。由于“多肉”在植物界中的来源复杂多样,因此不可以偏概全地对其作概述。
中国科学院昆明事务研究所标本馆工程师上官法智长期以来关注植物及其毒性的研究。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深圳皇岗海关截获的银冠玉,是仙人掌科乌羽玉属植物,原产于北美洲西部。此属植物含有名为“墨斯卡灵”的生物碱,因此也被多肉爱好者称为毒仙人掌。服用这种生物碱后,会短暂影响人的听觉、视觉感受,从而产生幻觉,是一种植物类致幻毒品,过量或者长期摄入的确具有极大风险。
除了银冠玉外,还有一些科属的多肉植物具有潜在的毒性风险,也须引起注意。比如,大戟科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白色汁液有毒,如麒麟掌、布纹球、龙骨、光棍树等茎叶中的白色汁液会让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而萝藦科的多肉植物一般也不好惹,它们的白色乳汁常有毒,不宜食用。此外在龙舌兰科、景天科和仙人掌科植物中,有部分物种的汁液、毛刺,会引发皮肤瘙痒、皮炎和一些过敏症状。
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也无需对多肉植物有过多担心,上官法智强调,有毒多肉植物只是“小众”,并且其毒性物质多数属于生物碱类,并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如果皮肤不小心接触到植物汁液,及时用清水清洗即可。一些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多肉植物,则须远离小孩和宠物,以免误食。
能治病 不少“多肉”具药用价值
其实多肉并不是只有致幻之毒,有些还有治病之功。
上官法智说,我国大量原产高颜值多肉植物,不少还具有药用价值,芦荟是公认的应用最广的药用多肉植物,它有上百种。根据文献记载,因富含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芦荟可治疗疥癣、痤疮及烧伤、切割伤、擦伤、冻伤、撕裂伤、灼伤等,且不留疤痕,还对便秘、痔疮、胃溃疡、肺结核和高血压等症有效,在化妆品、食品和制药业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刺少肉厚的仙人掌属植物茎片去皮捣烂后外敷,能治痈疖等皮肤病,该属中的金武扇和宝剑掌也对腮腺炎有明显疗效;而马齿苋、大花红景天、瓦松自古就是药食两用的植物。
另外一些外来的栽培品种或者逸生为野生的多肉植物,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如梨果仙人掌可作为野果食用,龙舌兰可作为纤维材料,番杏和落葵可作为蔬菜食用。但专家提醒,应在清楚了解所种植的多肉品种和特性后才能运用,避免因鉴别错误导致误食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
慎海淘 入境“多肉”需进行检疫
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旗下的昆明植物园,有一个占地30亩的温室花卉区,其中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馆繁育有近300种原生多肉类植物,工程师郗望负责这里的运维管理。
郗望介绍说,由于国内外大量种植繁育,多肉植物每年新品种层出不穷,在选购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种植条件挑选即可,但要考虑在有充足阳光和透风透气的场所种植。如自家空间较小,可选择体型较小的“多肉”;如果光照环境不足的,可选耐荫生长的品种;如当地气候常年潮湿闷热多雨的,可选择耐热耐湿的品种。
同时,上官法智和郗望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多肉植物时,应当尽可能到正规商家和大型专业花卉市场购买,不可“海淘”多肉植物活体和种子。
如直接从海外购买或携带多肉植物入境,需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规定,种子、种苗、苗木及其他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以及有机栽培介质位列禁带名录的,禁止进口。通过携带或邮寄方式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并具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则不受此名录限制。
未通过我国检验检疫部门许可进入的多肉植物,可能会携带有各种种子、昆虫、病菌等有害生物,从而威胁我国国门安全,有触犯法律的风险。此外许多多肉植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或《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令不允许进出口的。(记者 赵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