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国际庄:离北京最近省会迈向第三极
2018-01-24 08:44:00 来源:新华网

2017年12月28日,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牟宇-摄

100多年前,石家庄是一个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只有200户人家的小村庄;如今,石家庄是拥有2600多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主城区300余万人口的“国际庄”。

两条铁路的历史性交会让石家庄借力滚滚“时代车轮”,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经济实力取得显著变化。全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500.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5857.8亿元,年均增长7.9%。投资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今天,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日益现代化的石家庄,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奋力跨越。

离北京最近的省会,下一站去哪

近代以来,河北的省会几经变迁,保定、天津、北平、张家口、承德都曾作为省会。直到1968年,石家庄才正式成为河北省会,至今刚满50年。

经济首位度不高,对全省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是石家庄成为省会后一直未曾完全去除的“心病”。尤其在经济实力上,石家庄的“班长”地位并不稳固,唐山、保定等省内其他城市对其挑战从未停止。

1902年,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并在石家庄设立车站,因石家庄名气实在太小,就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为振头站。1903年正太铁路动工兴建,为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

自此,石家庄成为两条主要铁路的交会点,历史的风云际会,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乡野小村,大踏步迈入村庄变城镇、城镇变都市的“百年嬗变”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城市框架迎来历史性飞跃。2013年,国务院批复《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与周边正定、鹿泉、栾城、藁城四县(市)构成都市区,总面积265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537.8万。

根据这一规划,未来石家庄将在城市空间发展上重点实施“北跨”战略,实现城市结构由“集中式”发展布局向“一河两岸”格局转变,形成“一河(滹沱河)两岸(以滹沱河为界分为中心城区与正定两部分)三组团(藁城、鹿泉、栾城三个组团)”的城市格局。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表示,2017年3月召开的石家庄市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石家庄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迈进。

林立的楼宇大厦、贯穿全城的高架快速路、呼啸而过的高铁地铁、成方连片的城市绿地……在快速发展中,石家庄悄然换装,“国际味”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豪地把自己叫做“庄里人”。

千载机遇,能否“背靠大树好乘凉”

历史上,石家庄曾是国家战略的受益者。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石家庄被列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工程中,在石家庄选址建设的有3个,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让石家庄迅速崛起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再一次给石家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石家庄市长邓沛然说,当前,石家庄面临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面临着经济下行和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利于石家庄加快与京津的准确对接,推动与雄安新区的错位发展。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2017年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三年率先突破的收官之年。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度推进,在铁路方面,石家庄铁路枢纽方案修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石济客专已于2017年底投入运营。京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高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石家庄。石家庄还积极参与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成功纳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与京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的紧密共同体建设。

过去,在石家庄,人们谈起京津冀,总爱抱怨几句京津的“虹吸效应”,面对与京津的差距也总爱拿“大树底下难长草”来调侃。如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石家庄,这个距离首都最近的省会,愈发感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大树底下好乘凉”。

雾霾频袭,怎解“心肺之患”

在石家庄和平路与体育大街交口东行,可以看到华北制药厂已经搬离主城区。曾集聚石家庄北部城区的钢铁厂、热电厂等“围城”企业也都进入了搬迁之列。

对石家庄来说,企业退城搬迁,不仅是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长远打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这一突出问题,治理“心肺之患”——雾霾的现实考量。

2016年,石家庄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不降反升,河北全省污染最严重的30个区县市中石家庄市占16个。石家庄防治大气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

专家指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偏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石家庄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防治大气污染,要工业退城搬迁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条腿走路。

过去5年间,石家庄实现市域内煤矿行业全部退出,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企业取而代之。

与此同时,石家庄还果断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到2017年10月底,全市18959家“散乱污”企业,取缔7939家,整改10838家,搬迁55家,合计18832家。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石家庄市还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组建了环保警察队伍,逐步建立起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全市558家重点企业完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2017年以来,全市已侦办各类环境刑事案件189起,污染环境行政案件38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80名,其中刑事拘留317名、行政拘留369名。

近两年,无论是企业还是城乡居民,无不感受到愈加严格有力的环保举措。但频频来袭的雾霾时刻提醒着人们,在石家庄,这场关乎“自由呼吸”的“蓝天保卫战”仍在鏖战,依然容不得丝毫懈怠。(半月谈记者 孙杰 杨守勇 闫起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