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靠编,现场靠演 “奇葩考核”逼出年终迎检乱象
2018-01-12 13:44:00 来源:新华网

雇临时工、大学生赶制台账,动员群众“帮忙站台”,请广告公司炮制光鲜年终总结……每到年底,总能见到许多迎检乱象。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迎检乱象有的确实是基层弄虚作假,但也有一些是被过多过滥、不切实际、不接地气、标准任性、指标失当的“奇葩考核”逼出来的。

“编呗,就像写小说一样”

某地司法系统下属的劳动争议调委会工作人员吐槽,年底基本上每个条线都要下来检查。“就说一个台账,调委会日常只有两个人,覆盖的商圈数十万人,光做调解就已经口干舌燥,哪有时间一个个详细记录在案?”这位工作人员坦言,我们索性临时雇了一个中文系的大学生帮忙。“可他怎么知道你们一年里做了哪些调解?”“编呗,就像写小说一样。”

顺着这位工作人员的指引,半月谈记者推开一扇小房间的门。幽暗灯光下,一个忙碌的身影和桌边、墙角、地上堆积如山的材料,格外刺眼。

冬日傍晚6点半,天色已黑,江苏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灯火通明。全科诊室里,医生盯着电子病历出神;中医康复科内,七七八八的患者闲话家常。

“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吃饭?”半月谈记者跟几位中老年患者攀谈。“不让走。检查组还没到,叫我们原地蹲守。”有人回复。

说话间,一位看上去30多岁的年轻医生从诊室里走了出来。“年底考核,检查组在前一个点赶来的路上。确实过了下班时间,可总不能让上头看到医院冷冷清清吧。”

“不用真开药,就是做做样子。检查组同志问到的时候,说几句好话。”退休教师陈阿姨说,年底以来,上面下来检查工作的部门越来越多,不单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民主议事厅等,都要动员群众去“帮忙站台”。

采访中,常听基层同志倒苦水,认为不少考核不科学,不造假根本完不成。“一些地方考核基层志愿者工作时长,要求志愿者们上班时间站马路、进公园、入社区……这不是很离谱吗?”

一名派出所协警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前上至公安局、下到派出所,不少警务部门都推出了微信便民公众号,对公众号的关注度有考核排名。“年底冲刺,让我们上街逢人就推,有的人就算关注了,也从来不看,僵尸粉比比皆是,形式大于内容。”

“有心人”弄虚作假,实干者疲于应对

地方党政干部介绍,当前各地各部门年终检查、考核指标种类繁多,包括为民实事工程、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综合治理、扶贫工作、信访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城市管理、行政审批、依法行政、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粗略统计就有近百项之多。

这些林林总总的验收考核,不管合理不合理,基层部门都得完成,只是应对的心态各异。

一是干群协力合作,“面子”换“票子”型。年终考核评比,简言之,就是根据表现得分,评出“三六九等”。考核结果往往不仅影响着单位形象,更直接与来年的支持力度、补贴多少、福利高低密切相关。因此,不少基层部门尽其所能,调动多方资源,营造热络门面,吸引政策倾斜。

某社区卫生中心一位医生说:“应付年底验收确实烦了点,但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换来明年几百万元的经费支持,群众改善了就医条件,医护人员增加了收入,何乐不为?”

二是个人主动出击,拔高业绩走仕途捷径型。长三角地区一位公务员坦言,平时大量琐碎繁杂的工作,领导哪能都看见,年终总结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做得好,一飞冲天;做不好,一无是处。

“深入群众的工作照一定要有,没有就拉几个群众,补拍几张;最好再通过微信语音,让下面人说几句感谢的话,现在都是PPT了,现场播放乡音土话,容易打动领导。”某基层公务员向半月谈记者透露,“我们领导的年终总结,甚至花钱请广告公司打造,拍成专题片汇报,反正是公款。”

三是消极配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型。不少基层干部对杂乱的年终检查考核深感厌烦,但碍于情面,只能抱着混一混的心态做一些包装,按部就班迎接检查,这种“被动型”单位或干部虽不积极,往往也会花些心力,在年终考核中维持中游水平。

一位基层公务员反映,考核要求他们要在上级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章,且发表后必须达到一定阅读量。“不求考核排第一,但也不能让领导脸上无光,只能‘自掏腰包’找刷票公司搞定。”

“奇葩考核”不治,形式主义难绝

一年下来,上级对下级单位来一个大梳理,大排查,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考核验收,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一年来工作情况,还能表彰先进、激励落后,引导下一步持续发展。问题是,不少考核指标一拍脑袋就定了,未经合理论证,且过多过滥。

比如各级各部门一般都有领导批示信息数量上的考核。“重重压力之下,基层比拼的往往已不是谁的工作做得更好,而是谁认识的领导更多、谁的关系更硬。”一名基层人员说,为求得年终“光鲜”,对个别领导秘书搞公关、补量,“高的时候,一周报了3条,批了3条”。

有基层干部直言:“不少考核其实不是为了推动工作,而是为了刷上级部门的存在感。有了年终考核这杆枪,上级才有话语权,寻租才有空间。”

还有一些考核任性随意。多地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诉苦,部分创建工作往往在年初提出,到年末才发验收标准,这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突击应付。

某地宣传部门负责人以某项重点工程为例吐槽:“去年快11月了,才通知说要考核在中央级媒体上发稿,时间赶不及,只能拉关系、托熟人,无病呻吟罢了。”江苏一位不愿具名的县级领导干部说,很多工作在日常或月中就可以办完,不一定非要拖到年底总结。

有些会议活动要考核党员到会率。“党员到会率必须在80%以上,可村里的实际到会率一般在60%到70%之间。”有村干部表示,农村地区外出经商、打工的党员很难做到每月回来,为了对付考核,只能在数据上“加工”。

不少干部和专家认为,考核过多过滥是基层形式主义泛起的一大根源。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改革上做文章,要多问计于民,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检验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建成服务型政府,才能使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为群众服务中去,根治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形式主义沉疴。(记者 刘巍巍)

内蒙古一旗县扶贫半年要评比五次 一次迎检花20万

  新华时评:扶贫,少在迎检上下功夫

  别小觑苦于“扶贫迎检”背后的基层疲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