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精细管理 太湖流域全面建立河长制
2017-12-31 08:44:0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太湖“年轻”了(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冬日的太湖,波光粼粼,静谧而美丽。从当年大规模蓝藻,到如今水清岸绿,没人能比两岸居民更理解这份“美”的来之不易。10年治理,河长全面上岗,重拳出击:清淤泥,疏河道,控源截污,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5300多家,打捞蓝藻1000多万吨,生态清淤3700万方……

人们说太湖“年轻”了几岁。监测表明,湖区整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以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连续10年安全度夏。可贵的是,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1.5倍、人口增加1100多万的背景下,太湖水质实现了稳中向好。太湖流域全面建立河长制,走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

五级河长上岗 责任落实到底

生在太湖边,从小喝着太湖水,许多无锡人对10年前的蓝藻事件记忆犹新。“自来水变臭,矿泉水被抢购一空。”锡山区厚桥街道办副主任汪苏湘回忆。

水危机敲响警钟,太湖“病”了。长期高速发展,“鱼米之乡”遍布工厂作坊,腰包鼓了,经济富了,水环境却变差了。专家号脉,太湖实在负担太重,流域每平方公里1229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治水单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解决不了。”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坦言。

危机倒逼,无锡首创河长制。党政主要领导出任64条河流的河长,“一把手”挂牌督战,破解“九龙治水”困局。一年时间,主要河流断面达标率从53.2%提高到71.1%。

机构到位,河长就位。江苏河长制升级,由省长担任总河长,五级河长一竿子到底,太湖流域苏锡常三地,1.4万名河长上岗。浙江5.7万多名河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上海摸清河湖家底,一河一图一信息,7781名河长涵盖所有河湖。

严格考核,河长担责。江苏无锡,治水成了“一票否决”的硬任务,17名河长因河道不达标被约谈。上海河长分级考核,市考区、区考街镇,每月通报排名,实现全程追责。浙江考核步步紧跟,省级成立30个督查组,每季度1次明察暗访。

“河长不是冠名,而是意味着责任。”镇级河长汪苏湘坦言压力,门前的梁溪河是无锡人的母亲河,也是直通太湖的河道。如今,公示牌升级换装,新增了河长职责、水质目标等内容,亮黄色的监督电话尤为显眼。今年上半年一次水质异常,就让汪苏湘绷紧神经,一天排查了30多家企业。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介绍,目前太湖流域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导检查、考核激励等机制基本建立,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体系。

一河一策治水 精准抓药开方

太湖治理有多难?这里河流密如蛛网,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99条,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27个,哪条河哪个湖不达标,都可能影响太湖水。治水千头万绪,河长怎么干?

问题导向,“一河一策”。新一轮治水突出精准。今年6月1日,太湖局印发流域“一河一策”编制指南,提供技术指导。上海市对1864条段中小河道分类施策,提出今年底全部消除黑臭。江苏省启动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以水质改善为核心,以氮磷控制为主攻方向,精准治太。浙江省大到干流,小到百米河段,编制11720个“一河一策”方案,全面打响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

水岸同治,综合发力。无锡滨湖区,在岸上向黑臭河道“全面开火”,关停化工企业76家,建立核心保护区;在水里,疏通河道,保洁员上岗,“整条河道像是清了肠,水质比以前干净多了。”居民李良成说。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的东小江,两岸印染业集聚,一度成为黑臭河。铁腕治污,考验河长决心。去年以来,100多家企业刚性整治,“中国轻纺之都”腾笼换鸟,东方山水风情园、国际赛车场等新产业落户,变身“酷玩小镇”。华舍街道水利站站长、镇级河长孙水龙感叹:“河水变清了,河里有鱼了,儿时的河又回来了。”

科学治水带来实效。一年整治,上海全部消除黑臭河道,治理中小河道1756公里。到10月底,浙江省县控以上考核断面消除劣Ⅴ类水,1.64万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销号。

长效机制管水 守护河湖健康

治水非一日之功,集中式治理之后,如何保障常态化治理,关键在长效机制。伴随太湖流域河长制深入推进,一批生态文明新机制应运而生。

制度保障跟上。江浙沪相继通过地方法规,对河长制进行立法。江苏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稳定投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近2亿元,专项治河。上海梳理河长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将河长制任务实行全过程目标管理。

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浙江涌现出一批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河小二等民间河长,织密治水护水网络。江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97.7%的骨干河道落实保洁管护人员,48%的河段实行社会化管护。

治水手段更科学。无锡梁溪河支流泰康浜,长得像“渔网”的石墨烯光催化网放在水里,只要有可见光,就可以帮助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质,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

太湖生态治理还在路上。有专家表示,太湖藻型生存环境尚未根本改变,流域排污总量依然大于环境容量,治理任重道远。吴文庆认为,当前太湖流域治理处于关键节点,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记者 赵永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