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街头剪影:聚焦严寒中的户外工作者
2017-12-16 08:44:00 来源:新华网

交通警察、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建筑工人……冬季街头,有这样一群人,在寒风中坚守岗位,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他们用自己的温度,温暖了每一座城市。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外卖小哥陈旭:37岁,河北人

上午10点,冬日的北京室外仅有3°C,王府井大街还没到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快步通过。在街旁的人行道上,一名男子正坐在送餐的电动车上休息。

该男子叫陈旭,三年前,他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在某外卖平台做起了送餐员,他的妻子也一同来此打工。陈旭指着王府井大街的一家商场告诉记者:“她就在里面的一家餐厅工作。”

陈旭有两个孩子,女儿是一名初中生,儿子还在上小学,两个孩子都由他父母在带。

“每天6点起床,7点上工送早点。至于几点下工,还要看季节,夏天吃宵夜的人比较多,一般要干到凌晨两点,冬天好一些,晚上九点基本上就可以收工了。”陈旭向记者介绍。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陈旭称,每天除了进店取餐的时间之外,基本上都在室外奔波。而取餐的一小会,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外卖平台有纪律,我们进去只能取餐,不能坐下休息,平台会有人穿便装监督我们,被他们拍下一张照片,250块钱就没了。”

一日三餐时间往往是外卖员最辛苦的时候,反而上午和下午还算是清闲。可这种清闲在陈旭看来并不是休息的好时候。“像我干这行干得时间长,知道这种闲的时候哪里会有订餐的人,所以闲的时候就往那些地方跑,多赚一点是一点。”

“妻子很担心我冻坏了”,陈旭挽起裤脚露出了他腿上厚厚的棉裤,又指着电动车前的挡风罩说:“冬天在外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自己,别将来得了风湿病,麻烦。”

不过在陈旭看来,天冷也不全是坏处。“天气越冷,外卖平台越‘热’。可以多赚一些钱,等过年可以多买些东西给父母和孩子。”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环卫工人赵春梅:52岁,北京人

年过五旬的赵春梅是北京本地的一名环卫工人,五年来一直负责建国门外大街附近区域的清洁工作。

三点起床,五点上班,干满八个小时下班。对于这样的工作时间,赵春梅说,“刚开始还起不来,到后来习惯了,也就没什么了。”

因为家住北京东五环附近,9公里多的路程成为赵春梅每天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为了五点可以准时开工,她每天三点就要起床,而那时地铁尚未运行,只能乘坐夜班公交车,还要换乘一次,全程大概一个小时。

“我在同事里算住得远的,夜班公交车发车间隔比较长,虽然我会算公交到站的时间,但有时候车来早了我没赶上,就要等很久,还是挺冷的。”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从五点开始,到日出之前,他们已经在室外的低温下工作了两个多小时。

记者遇到赵春梅时,她刚刚吃过早点,是从家里带来的小米粥和馒头。赵春梅说,环卫站里有微波炉,可以加热饭菜,自己一般也都会带上早餐和午餐。“吃自己带的,放心。”赵春梅说。

相比于其他季节,冬天的落叶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现在这个时候不好干,天冷不说,还全是落叶。”赵春梅告诉记者。

在聊天中记者观察,在赵春梅清理落叶的10分钟内,她一共弯腰了6次,主要是清理人行道地砖缝里的烟头。“这些烟头最烦人,经常被踩到缝隙里,你也不能不管啊。”赵春梅说。

不过在赵春梅看来,她在做环卫工人的这几年来,市民的素质还是有了明显提升的,“像空瓶、废纸、果皮等垃圾已经不常见了,工作量也小了不少。”

北京建国里二巷,王新兰正在整理水果。冷昊阳 摄

水果摊主王新兰:45岁,河南人

北京建国门外深处有一条胡同。每当夜幕降临,她就会推着三轮车准时出现在这个胡同口,点起一盏灯,支起水果摊,一直卖到晚上十一点。

她的名字叫王新兰,今年45岁,12年前从河南来到北京,在这里卖了12年水果。

当记者来到水果摊前,看到王新兰正在摊位不远处和几位快递员聊天,还不时搓搓手、跺跺脚、跳一跳,驱除寒意。

看到记者前来,王新兰小跑着回到水果摊前,问记者要不要一点橘子,“今天白天刚进的,特别甜。”

记者在挑选水果时和她闲聊,她也十分热情。“晚上时间过得挺慢的,多几个顾客跟我聊聊天多好,也能解解闷。”王新兰说。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厚重的棉服、帽子、手套、口罩、围巾,御寒装备一应俱全,王新兰全身上下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她自己也开玩笑说:“这身衣服就算是去东北也应该没问题吧。”

“这几天生意还是明显差了不少,天特别冷的时候晚上十点多就收了,遭不住。”王新兰说。

王新兰和爱人都在北京,两个人分别经营两个摊位,目的是“赚钱给孩子们上学”。

“穷啥都不能穷教育,两个孩子上学的压力太大了。”据王新兰介绍,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在老家上大学,老二上初中,两人平时均住在学校。

“他们周末回家看看爷爷,到了寒暑假就来北京,我们两口子只会过年回去一次。”

“反正都是给孩子们干的,冷点、苦点又怕啥呢。”王新兰说。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共享单车调度员韦永明:51岁,河北人

早八点的北京八宝山地铁站外,大量上班族骑着共享单车赶到这里换乘地铁。因石景山路附近居住区很多,但地铁只有1号线经过,共享单车就成了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好的方式。

韦永明是一名共享单车调度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开车穿梭于北京石景山区,将大量违停、报修和投放过量的共享单车搬上货车,送去其他地方。

每天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3点,韦永明都会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维护着共享单车在城市流动的秩序。据韦永明介绍:“白班还算舒服,有些干夜班的,最晚会忙到半夜两点多。”

“因为儿子在北京,他下班了我们爷俩还可以一起喝个小酒,所以我一般不上夜班。”韦永明告诉记者。

韦永明的儿子是北京一家写字楼的保安。韦永明说,每年冬天农闲的时候,他都会来北京打一段工。因为住在儿子租住的房子里,没有额外的经济压力,可以“多陪陪儿子,顺便赚点年货钱”。

资料图 冷昊阳 摄

“每次搬单车都出一身汗,车上还没有空调,在车上坐一会就冻得透心凉。”韦永明告诉记者。但相比他之前在北京的工作,韦永明还是表现出了对这份工作的满意:“明年再来北京,还可以干这个。”

据韦永明介绍,他之前大多是在建筑工地打工。寒风凛冽中一干就是一天。而现在这份工作,下午三点多就可以下班了,还有时间给儿子做顿热乎饭。

因为是临时工,所以韦永明并不能享受五险一金等福利。不过他说自己并不在乎这些。“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来北京陪陪儿子,还能赚点钱,多好啊。等过几年孩子结了婚,我再来可能都不方便了。”

“不过这么冷的天,单位能给我们统一发衣服就好了,我们干活暖和,大家一看我们也都觉得正规,单位形象都不一样!”(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 冷昊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